等
[5]
以圣女果为原料
,
用氯仿
-
正己烷
(2颐 1)
作提取
剂
,
等体积无水乙醇浸泡
2 h
预处理
,
优化得到的工
艺参数为
:
液料比
(mL / g)3颐 1,
浸提温度
40 益,
时间
2郾 5 h,
番茄红素得率为
4郾 08 mg / 100 g. Kaur
等
[6]
以
干燥的番茄皮渣为原料
,
用正己烷
、
丙酮与乙醇之比
为
2颐 1 颐 1(
含
0郾 05%
二丁基羟基甲苯即
BHT)
的溶
液作提取剂
,
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
为
,
液料比
(mL / g)30颐 1、
提取
4
次
,
温度
50 益,
提取
8
min,
番茄红素得率为
1郾 99 mg / 100 g. Ishida
等
[7]
以
干番茄粉为原料
,
开发了一种新型环保而且效果优
于乙酸乙酯的提取剂即乳酸乙酯
,
发现加入抗氧化
剂
琢鄄
生育酚或
琢鄄
硫辛酸可以改善提取效果
,
添加量
均为
20 g / L;
对于橘红色番茄
,
在温度为
60 益,
提取
时间
4 h,
加入
琢鄄
生育酚的条件下
,
番茄红素得率为
2 431郾 47 滋g / (g
干基
) .
有机溶剂萃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且易于实现
工业化
,
但是对于番茄红素的提取存在着选择性不
高
、
萃取得率较低的缺点
,
常常需要利用多种溶剂进
行提取
,
因而增加了安全性风险
.
另外由于番茄红
素在较高的温度下易发生异构化反应和氧化反应
,
需要考虑温度对番茄红素的影响
.
2摇
超临界
CO
2
萃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通过升温和加压使流体在高
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状态下萃取目标组分的分
离技术
.
流体在超临界状态下
,
密度接近于液体
、
黏
度接近于气体而扩散性介于二者之间
.
萃取的原理
是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来改变超临界流体的密度
,
从而改变流体的溶解能力
.
影响因素主要有萃取压
力
、
温度
、
时间
、CO
2
流量
、
夹带剂
、
原料水分含量
、
原
料粒度等
[8 - 9]
.
袁永成
[10]
以番茄皮渣为原料
,
皂化预处理后采
用超临界
CO
2
萃取
,
得出的最优工艺条件为
:
夹带剂
为正己烷
(20% ),
萃取时间
2 h,
萃取温度
55 益,
萃
取压力
35 MPa,
番茄红素得率为
16郾 3 mg / 100 g.
Rozzi
等
[11]
以番茄渣为原料
,
利用超临界萃取法提
取番茄红素
,
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
:
萃取温度
86 益,
压力
34郾 47 MPa, CO
2
流速
2郾 5 mL / min,
萃取时间
200 min,
提取率为
61郾 0% . Shi
等
[12]
以番茄皮为原
料
,
研究了不同夹带剂对超临界萃取番茄红素的影
响
,
得出夹带剂对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顺序为橄
榄油
、
乙醇
、
水
;
最佳提取条件为
:
温度
75 益,
压力
35 MPa,
夹带剂为乙醇
(10% )
和橄榄油
(10% )
混合
物
,
提取率为
73郾 3% . Kassama
等
[13]
以番茄皮为原
料
,
用
95%
乙醇作夹带剂
,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
的最佳萃取条件为
:
温度
62 益,
萃取压力
45 MPa,
夹
带剂质量分数为
14% ,
全反式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为
33% . Siti
等
[14]
利用从番茄籽中萃取得到的番茄籽
油作夹带剂
,
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
:
温度
90 益,
压力
40 MPa,
原料中籽与皮的质量百分数为
58郾 73% ,
原
料粒径为
(1郾 05 依 0郾 10) mm,
萃取时间
180 min,
番
茄红素提取率为
56% .
超临界
CO
2
萃取法的优点是提取效率高
、
得率
高并且环境友好
,
缺点是设备成本高
.
由于番茄红
素在
CO
2
中溶解度有限
,
需使用夹带剂来提高萃取
率
,
并寻找合适的食用油为夹带剂
[8]
.
3摇
酶解辅助萃取法
酶解辅助萃取法是一种条件温和
、
环境友好的
提取方法
.
利用特定酶来降解或破坏细胞壁或细胞
膜中的果胶
、
糖蛋白
、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
使生物活
性物质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
能够减少使用有机溶剂
,
加快提取速度并提高萃取得率
.
番茄中的番茄红素
大部分是以与脂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色素母细胞
中
[14]
.
常用的酶有纤维素酶
、
果胶酶
、
半纤维素酶
、
胃蛋白酶等
.
影响酶解辅助萃取的因素主要有
:
酶
的种类
、
加酶量
、
酶解温度
、
酶解时间
、pH
值
、
预处
理等
.
周丹丹等
[15]
使用固定化果胶酶辅助萃取番茄
酱中的番茄红素
,
利用明胶固定化酶
,
优化的工艺条
件为
:
加酶量
0郾 1% ,
酶解时间
1 h,
温度
45 益,pH
值
的最适范围为
5 ~ 6;
酶解后离心去上清液
,
用乙酸
乙酯作提取剂
,
料液比
(g / mL)
为
1颐 1,
浸提
2 h,
番茄
红素相对提取率为
92郾 4% .
固定化酶的性质稳定
,
处理
7
次后提取率降低为
21郾 5% ,
相对酶活力为
70% . Choudhari
等
[16]
分别利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辅助萃取不同原料中的番茄红素
.
对于番茄皮
,
果
胶酶能使得率增加
,
效果优于纤维素酶
;
对于番茄
渣
,
优化的工艺参数为
,
纤维素酶质量分数
3% ,
温
度
55 益, pH
值
4郾 5,
时间
15 min,
得率增加
61% ;
果胶酶质量分数为
2% ,
温度
60 益, pH
值为
5,
时
间
20 min,
得率增加
45% . Cuccolini
等
[17]
以番茄皮
为原料
,
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为
:
用
4%
的
NaOH
溶
液在
70 益
下预处理
2 h,
然后加入盐酸使
pH
值降至
15
第
32
卷 第
5
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林泽华等
:
天然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1...,44,45,46,47,48,49,50,51,52,53
55,56,57,58,59,60,61,62,63,6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