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卷 第 期
2014
年
9
月
食 品 科 学 技 术 学 报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 2014
doi:10. 3969 / j. issn. 2095鄄6002. 2014. 05. 010
文章编号
:
2095鄄6002(2014)05鄄0050鄄06
引用格式
:
林泽华
,
任娇艳
.
天然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4,32(5):50 - 55.
LIN Zehua, REN Jiaoyan. 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techniques of natural lycopen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32(5):50 - 55.
天然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林泽华
,
摇
任娇艳
*
(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与食品学院
,
广东 广州
摇 510641
)
摘
摇
要
:
介绍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天然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概况
,
将其归纳为有机溶剂萃取法
、
超临界
CO
2
萃取法
、
酶解辅助萃取法
、
超声波辅助萃取法
、
微波辅助萃取法
、
超声波
-
微波协同萃取
法
、
超高压辅助萃取法
、
高压脉冲电场辅助萃取法
,
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
关键词
:
番茄红素
;
超临界
CO
2
;
酶解
;
超声波
;
微波
;
超高压
;
辅助萃取
中图分类号
:
TS202郾 3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
A
收稿日期
: 2013 08 29
作者简介
:
林泽华
,
男
,
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
*
任娇艳
,
女
,
教授
,
博士
,
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
.
摇 摇
番茄红素
( lycopene)
属于类胡萝卜素
,
由
8
个
异戊二烯单位组成
,
分子中含有
11
个共轭双键和
2
个非共轭双键
.
番茄红素的分子式为
C
40
H
56
,
化学
结构式如图
1.
天然的番茄红素是全反式结构
.
图
1摇
番茄红素的化学结构式
Fig. 1摇 Chemical construction of lycopene
动物和人类无法在体内合成番茄红素
,
只能通
过膳食来源而摄入
.
番茄及番茄产品是膳食中番茄
红素的主要来源
,
其他来源还包括西瓜
、
红葡萄柚
、
杏
、
番石榴
、
番木瓜等
.
在成熟的番茄中
,80% ~
90%
的色素成分是由番茄红素构成
[1]
.
在人体中
,
番茄红素存在于血液
、
肝脏
、
肾脏
、
肾上腺
、
前列腺等
器官或组织中
[2]
.
番茄红素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
和自由基清除剂
.
流行病学
、
动物试验和组织培养
都证明番茄红素具有抗癌和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
,
尤其是能降低患前列腺癌
、
消化道癌症和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
[1]
.
天然的番茄红素是
GB 2760—2011 《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许可使用的着色
剂
,
可应用于风味发酵乳和饮料类
.
番茄红素的生
产方法有天然番茄红素提取法
、
化学合成法及微生
物发酵法
.
天然番茄红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物活
性
、
提取工艺及分析检测等
.
本文按提取方法分析
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天然番茄红素提取工艺的研究概
况
.
1摇
有机溶剂萃取法
有机溶剂萃取法是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传统方
法
,
主要涉及两个过程
:
溶剂萃取和蒸发溶剂
.
其优
点是设备投资成本较低
、
工艺技术成熟
.
番茄红素
是一种脂溶性色素
,
常用的提取剂有正己烷
、
乙醇
、
丙酮
、
石油醚
、
乙酸乙酯等
,
影响因素主要有提取剂
、
温度
、
时间
、
料液比
、
粒度
、
浸提次数
、pH
值等
.
李芳等
[3]
以番茄酱为原料
、
乙酸乙酯为提取
剂
,
得到的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为
:
浸提温度
45
益,
液料比
(mL / g)3颐 1,
时间
35 min,
浸提
3
次
,
一次
提取率为
72郾 98% ,
总提取率为
87郾 73% .
徐媛等
[4]
以红葡萄柚为原料提取番茄红素
,
用石油醚作提取
剂
,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
:
提取
温度
30 益,
时间
3郾 8 h,
液料比
( g / mL)
为
3郾 5颐 1,
产
品中番茄红素质量浓度为
15郾 61 滋g / mL.
李丽杰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