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下比色测定吸光度
。
每隔
1 min
测定一次
,
连
续测定
10
次以考察仪器稳定性
;
每隔
10 min
测定
一次
,
连续测定
2 h
以考察溶液稳定性
。
2摇
结果与分析
2郾 1摇
标准单糖与工作波长的选择
在
250 ~ 600 nm
波长下扫描花椒叶多糖与葡萄
糖
、
半乳糖
、
甘露糖
3
种单糖显色后溶液的光谱曲线
见图
1,
可以发现花椒叶多糖的最大吸收峰对应波
长不是
490 nm,
而是
484 nm。 3
种单糖中
,
半乳糖与
花椒叶多糖的最大吸收波长最为接近
,
因此选择半
乳糖作为标准单糖
。
由于花椒叶多糖在
484 nm
处有
最大吸收峰
,
而半乳糖在
484 nm
处的吸光度也较
高
,
因此选择
484 nm
作为最佳吸收波长
。
这样就避
免了传统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单糖
、
以
490 nm
为工
作波长而使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受到影响的弊
端
。
图
1摇
花椒叶多糖
(
下
)
与半乳糖
(
上
)
的扫描光谱
Fig. 1摇 Absorption spectra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Zanthoxy鄄
lum bungeanum
leaves ( lower spectrum) and galac鄄
tose standard (upper spectrum)
2郾 2摇
显色反应条件的优化
2郾 2郾 1摇
加样次序
加样次序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
2,
加样次序对
吸光度具有明显影响
。
先加入质量分数为
5%
的苯
酚
,
再加入花椒叶多糖溶液
,
后加入浓硫酸
,
显色后
溶液的吸光度最高
。
故选择苯酚
-
样品
-
浓硫酸为
较佳加样次序
。
2郾 2郾 2摇
显色时间
在
5 ~ 25 min
范围内
,
随着显色时间的延长吸
光度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
,
超过
25 min
时吸光度开
始缓慢下降
,
见图
3,
因此显色时间应该保持在
25
min
左右
。
2郾 2郾 3摇
浓硫酸添加量
浓硫酸添加量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
4,
当浓硫
1.
为样品
-
苯酚
-
浓硫酸
;2.
样品
-
浓硫酸
-
苯酚
;3.
浓硫酸
-
样品
-
苯酚
;4.
浓硫酸
-
苯酚
-
样品
;5.
苯酚
-
样品
-
浓硫酸
;6.
苯酚
-
浓硫
酸
-
样品
图
2摇
加样次序对吸光度的影响
Fig. 2摇 Effect of addition sequences on absorbance
图
3摇
显色时间对吸光度的影响
Fig. 3摇 Effect of hromogenic reaction time
on absorbance
酸添加量在
1郾 0 ~ 3郾 5 mL
区间时
,
吸光度随着浓硫
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
,
当浓硫酸添加量为
3郾 5 mL
时吸光度最大
,
此后吸光度开始减小
,
这可能是因为
浓硫酸在显色过程中的作用既是强酸
,
又是催化剂
,
如果添加量过多
,
则会引起被测物质化学解离状态
及其显色配合物组成的改变
,
从而影响有色配合物
的吸收光谱
。
综上
,
浓硫酸添加量控制在
3郾 5 mL
为
宜
。
2郾 2郾 4摇
质量分数为
5%
的苯酚添加量
苯酚添加量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
5,
苯酚添加
量过多
、
过少都会使吸光度降低
,
当苯酚添加量为
0郾 2 mL
时
,
吸光度最高
,
因此
,
苯酚添加量应当为
0郾 2 mL
左右
。
2郾 2郾 5摇
显色温度
显色温度对吸光度的影响见图
6,
当温度为
30
益
时吸光度最大
,
高于或低于
30 益
时吸光度均较
小
,
其原因可能是温度过低显色反应速度较慢
,
温度
过高显色配合物的结构容易遭到破坏
,
因此显色温
24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015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