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504 - page 6

第 卷 第 期
2015
7
食 品 科 学 技 术 学 报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l. 2015
doi:10. 3969 / j. issn. 2095鄄6002. 2015. 04. 001
文章编号
:
2095鄄6002(2015)04鄄0001鄄05
引用格式
:
王硕
,
赵艺杰
,
陆旸
.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 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
2015,33(4):1 - 5.
WANG Shuo, ZHAO Yijie, LU Yang.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鄄based sensor in food safety[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33(4):1 - 5.
食品安全检测中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技术的
研究现状及展望
,
赵艺杰
,
*
(
天津科技大学 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
,
天津
摇 300457
)
:
围绕传感器这一新兴的检测技术
,
重点阐述了三大类分子印迹聚合物传感器
(
电化学传感
压电传感器和光学传感器
)
的原理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
,
并对该技术的后期发
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
分子印迹复合物
;
电化学传感器
;
压电传感器
;
光学传感器
;
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
:
TS207郾 3
;
O631
;
TP212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
A
收稿日期
: 2015 06 02
基金项目
: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
(14ZCDGNC00098);
天津科技大学大学生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
(1414A209)。
作者简介
:
,
,
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天津科技大学校长
,
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
*
,
,
讲师
,
博士
,
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
通信作者
摇 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消费者对于食
品质量与安全的标准要求也在不断攀升
然而
,
于工业化进程加速造成的环境污染
,
以及相应监管
手段的落后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近年来却呈逐渐
上升趋势
[1]
相关研究表明
,
2004
年至
2012
9
年间
,
我国累计曝光食品安全事件总计
2489
,
其中近
1 / 3
为违反食品添加剂管理规定
,1 / 4
致病性微生物
农兽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
[2]
面对
如此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
建立与之相对应的高灵
敏度检测方法以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已成为当务之
目前传感器检测技术由于具有高灵敏度
,
检测
速度快
,
节省样品用量等优势
,
已逐渐成为检测技术
研究的热点领域
[3]
传感器通常由识别元件和信
号转换元件构成
[4]
其中识别元件可以是酶
核酸
细胞
分子印迹复合物
,
主要起到对样品中
目标物进行捕获的功能
信号转换元件则起到将这
一捕获过程的反应转换为可识别的信号输出
,
例如
电信号
光信号等
,
以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检测
分子印迹技术最早于
1973
年由德国的
Wulff
研究小组首次合成
[5]
它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来制
备分子印迹聚合物
,
且制备过程相对简单
由于分
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和模板分子互补的特定结构与识
别位点
,
其能够特异性地吸附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
似物
[6]
与酶
抗体和受体等识别元件相比
,
分子
印迹复合物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模仿抗体形成机
,
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介质中相互作用并形成
复合物
,
然后通过加入交联剂
引发剂和催化剂
,
复合物周围形成一个高度交联的刚性高分子
,
随后
除去模板分子并在高分子结构中留下与模板分子空
间结构与结合位点互补的立体孔穴
,
从而实现对模
板分子的特异性吸附
[7]
在许多研究中
,
分子印迹
复合物被用于替代传统的抗体
,
作为传感器信号识
别原件
根据信号输出形式的不同
,
目前国内外应
用较广的生物传感器主要分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压电生物传感器和光化学生物传感器等
1
1,2,3,4,5 7,8,9,10,11,12,13,14,15,16,...84
Powered by Flipping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