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而得
[5 - 7]
。
目前
,
尚无法证实
3鄄
氯丙醇酯是否
具有毒性
,
然而
,3鄄
氯丙醇酯经肠道胰酶等的作用可
生成游离的
3鄄
氯丙醇
。 3鄄
氯丙醇具有
(R)鄄
和
( S)鄄
消旋异构体
,(R)鄄3鄄
氯丙醇具有肾毒性
,(S)鄄3鄄
氯丙
醇则具有生殖毒性
[8]
。
基于此
,
欧盟
2001
年即对
3鄄
氯丙醇进行了严格的限量
,
日最大耐受量为
2 滋g / kg
体重
[9]
。
据统计
,
花生油中的
3鄄
氯丙醇酯的含量处
于中等范围
,
为
1郾 5 ~ 4 mg / kg
[6]
。
3摇
相关的法律法规
花生油标准执行
GB 2716—2005 《
食用植物油
卫生标准
》
[10]
规定的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
,
规定了
酸价
、
过氧化值
、
溶剂残留
、
总砷
、
铅
、
黄曲霉毒素
B1、
苯并
(a)
芘的限量值
。
农药残留参照
GB 2763—
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摇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
量
》
[11]
、
花生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
GB 2760—
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
[12]
。
GB 2761—201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
[13]
规
定了黄曲霉毒素在花生油中的限量
,
但只规定了黄
曲霉毒素
B1
的限量标准为
20 滋g / kg。
与国际限量
标准相比
,
日本标准同样只规定了花生油中黄曲霉
毒素
B1
的限量标准为
10 滋g / kg,
严于我国的限量标
准
。
我国的标准与美国
FDA
的限量标准相当
(
美国
FDA
的限量标准为
20 滋g / kg,
但为黄曲霉毒素
B
和
G
的总量
)。
比较而言
,
最为严格的是欧盟的限量标
准
,
涉及黄曲霉毒素
B1(
限量标准为
2 滋g / kg)
及黄
曲霉毒素的总量标准
(B1 + B2 + G1 + G2)
为
4 滋g / kg。
我国花生油还没有涉及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量标
准
,
对花生油中可能存在的黄曲霉毒素
B1、B2、G1、
G2
等毒性的叠加效应没有研究
,
为保证花生油的安
全
,
建议尽快制定黄曲霉毒素的总量限量标准
。
在我国
GB 2716—2005《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
规定食用油中苯并
( a)
芘的限量标准为
10 滋g / kg;
而欧盟
205 / 2005
号文件规定食用油中苯并
( a)
芘
的限量标准为
2 滋g / kg
[14]
,
西班牙
、
意大利等国家也
规定了食用油脂中苯并
(a)
芘的限量标准为
2 滋g / kg,
同时规定了食用油中
8
种多环芳烃
(
苯并
( a)
芘
、
苯
并
(e)
芘
、
苯并
(a)
蒽
、
苯并
(k)
荧蒽
、
苯并
(b)
荧蒽
、
二苯并
( a,n)
蒽
、
苯并
( g)
芘
、
茚苯
(1,2郾 3鄄c,d)
芘
)
的总量不得超过
5 滋g / kg。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规
定的苯并
(a)
芘的限量标准为
5 滋g / kg
[15]
。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GB 2763—2014 《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摇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
中列出
371
种农药残留在粮油
、
蔬菜
、
茶叶
、
水果等各类食品中
的限量
,
涉及花生油
、
食用植物油及花生仁等基质的
农药供
34
种
[11]
。
花生 油 脂 肪 酸 的 组 成 分 析 可 参 考
GB / T
17376—200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制备
》
[16]
及
GB / T 17377—2008《
动植物油脂 脂肪酸甲酯的气相
色谱分析
》
[17]
进行分析
,
在花生油中主要以油酸和
亚油酸为主
。
花生油的反式脂肪酸一般采用
GB / T
22507—2008《
动植物油脂 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异
构体含量测定气相色谱法
》
[18]
进行测定
。
4摇
花生油质量与安全指标检测技术
4郾 1摇
黄曲霉毒素
B1
的检测进展
我国在花生油标准中只对黄曲霉毒素
B1
的限
量有要求
,
对黄曲霉毒素
B2、G1、G2
等限量没有要
求
,
一般采用
GB / 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
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
光度法
》
即可测定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
B1
的含量
,
但该标准使用免疫亲和层析柱
,
成本较高
,
每次只测
定一个毒素
。
人们还研究了各种测定黄曲霉毒素的
方法
,
如薄层色谱法
[19]
、
液相色谱法
[20]
、
免疫分析
法
[21]
、
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
[22]
。
赵晓娟等
[23]
建立了测定花生油中
4
种黄曲霉毒素
(
包括黄曲霉
毒素
B1、B2、G1、G2)
的液相色谱
-
串联质谱法
。
该
方法经甲醇
-
水
、
三氯甲烷依次提取样品
,
以
C18
柱
分离
,
流动相为乙腈
- 0郾 1%
甲酸溶液
(
梯度洗脱
),
采用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
。
用建立的
方法对市售
19
种不同品牌和批次的花生油中的黄
曲霉毒素进行分析
,
研究表明花生油中以黄曲霉毒
素
B1
为主
,
以及少量的黄曲霉毒素
B2、G1、G2。
杨
静等
[2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
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
联用结合固相萃取技术测定了花生中的黄曲霉毒
素
,
检出限为
0郾 03 滋g / kg,
最低定量限为
0郾 1 滋g / kg。
蔡增轩等
[25]
采用超高压液相
-
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
同时测定花生及其制品中
6
种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
用乙腈
/
水混合液匀浆提取后经一种创新型的自制
混合固相萃取柱纯化后
,
进样分析
,
可经
Acquity
UPLC HSS T3
柱分离
,
在
6 min
内
6
种黄曲霉毒素即
可得到完全分离
。
将建立的方法用于
20
个不同产
地
、
不同批次的花生及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
可
测出黄曲霉毒素
B1、B2、G1、G2
的含量
,
主要为黄
31
第
33
卷 第
2
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杨永坛等
:
花生油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