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 30(3):1-1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1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和加工国,果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中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 介绍了我国果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制约果品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2012, 30(3):13-1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2
摘要:伴随人们对食品和环境中农药残留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也快速发展。 综述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及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动态作了简要介绍,总结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2, 30(3):19-2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3
摘要:分析了联合国、美国、欧盟、日本等国际组织及国外对农药使用与残留控制的机制,阐述了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农药使用及残留控制体系的发展趋势。 介绍了我国对农药使用和残留控制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我国对农药使用和残留控制在制度、措施、标准等方面的建议。
2012, 30(3):22-2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4
摘要:影响冷却肉出水率的诸多因素中,预冷工艺、包装形式最为显著。 采用了不同的预冷工艺、包装形式、化学处理方式对冷却肉出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2℃使冷却肉充分预冷可降低冷却肉出水率,缩短预冷时间和增加胴体间距可降低出水率;真空包装可以有效降低冷却肉的出水率;化学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冷却肉出水率。
2012, 30(3):26-2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5
摘要:为提高猪肉盐溶蛋白的提取率,分别对 NaCl溶液浓度、MgCl2溶液浓度、NaH2PO4添加量和pH值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 利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猪肉盐溶液中的蛋白含量。 按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试验,利用SPSS16.0软件进行正交分析,结果表明,猪肉盐溶蛋白的优化提取条件为:NaCl溶液浓度0.8mol/L, MgCl2溶液浓度0.04mol/L, NaH2PO4添加量4g/kg, pH值7.0。
2012, 30(3):30-3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6
摘要:与高温发酵酸乳相比,嗜温乳酸菌与霉菌联合发酵酸乳有更丰富的风味物质,且嗜温发酵酸乳粘稠、细腻,香气浓郁、纯正,酸甜适口。 采用编号为3-7和3-9的嗜温乳酸菌与1株产香白地霉联合发酵生产酸乳,通过混料试验设计,得到酸乳发酵剂的优化菌种体积配比(乳酸菌3-7∶乳酸菌3-9∶白地霉)为50∶5∶45时,其风味、质地和气味较佳。 该酸乳具有很高的有效营养成分,其胞外多糖质量浓度高达643.2mg/L,具有较高的生理功能。 其中白地霉不仅能与乳酸菌互利共生产生真菌胞外多糖,而且其产生的香气成分还能有效地提高呈香型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改善酸乳的风味质量。
2012, 30(3):35-3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7
摘要:研究了5′-磷酸二酯酶强化香菇鲜味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其作用。 在香菇打浆料中添加5′-磷酸二酯酶及酵母粉,研究各因素对5′-核苷酸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酵母粉用量、5′-磷酸二酯酶用量、酶解体系pH值、酶解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鲜味核苷酸生成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优化的酶解工艺条件为:酵母粉用量5%, 5′-磷酸二酯酶用量5%, pH值4.0,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0min。 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香菇风味基料中鲜味核苷酸(5′-IMP、5′-GMP)产量达到30.01mg/g,较未经5′-磷酸二酯酶处理基料的鲜味核苷酸产量提高了3倍。
2012, 30(3):39-4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8
摘要:为掌握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的超滤脱色和纳滤浓缩的集成膜技术,研究了两支不同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脱除色素的工艺,测定了膜通量数据并取样检测色值和还原糖含量,得到脱色率和还原糖回收率,优选一支超滤膜用于脱色;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50的纳滤膜浓缩超滤工艺的透过液,提高糖液浓度。 集成膜工艺的脱色率达到63.6%(对原料液的色值),总还原糖回收率达到92.1%(对原料液的还原糖),说明超滤和纳滤集成膜技术可以脱除蒸汽爆破秸秆木聚糖酶酶解液内的色素,提高糖液的浓度,并且膜通量较高。
2012, 30(3):43-4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09
摘要:以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优化制备过程。 通过电子显微镜、孔隙度分析、红外吸收等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和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单体∶模板∶交联剂配比为0.9×106∶1∶1.2×106,洗脱时间25min时为优选条件,最大吸附量为153.7μg/g,此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LR具有显著的特异性吸附作用。
2012, 30(3):49-5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0
摘要:糙米因含有比精白米更多的基本营养素及主要功能性成分而成为当今人们公认的健康谷物。 以综合利用糙米为目的,介绍了糙米及发芽糙米丰富的营养成分情况,糙米食用品质所存在的气味、口感、感官等方面的缺陷以及这些问题的改良方法,糙米及其制品的加工利用的研究现状。 同时进一步探讨糙米改良前后所存在的储运、营养素标准制订、糙米制品如何形成体系的一些较宏观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糙米的综合开发利用的前景进行展望。
2012, 30(3):53-5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1
摘要:介绍了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主要是由醇类、酸类、酯类、氨基酸类、羟基化合物、缩醛、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呋喃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醚类等组成的;综述了GC-MS、GC-O、多维飞行质谱、顶空固相微萃取、浸入式固相微萃取、SBSE、AEDA、固相萃取等技术在分析检测白酒风味物质中的应用;进而综述了白酒风味物质产生及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风味分析技术、微生物学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分子生态学技术的综合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特征风味化合物、功能微生物等相关研究与探索。
2012, 30(3):65-6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3
摘要:预冷是在低温贮运或冷冻加工前利用低温水或空气等介质迅速降温除去田间热的过程。 预冷技术具有无毒,无残留和易操作等特点,已经应用到众多果蔬的保鲜中。 综述了预冷在果蔬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预冷方式。
2012, 30(3):69-7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4
摘要:从契合形态理论入手,依据绿色设计理念,探讨了节能环保趋势下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提出契合设计的定义和契合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准则。 按契合包装设计特征,分类对其表现方式与设计特点进行简要的论述,并用优秀的包装设计案例进行解析,来阐述契合概念下包装设计的新趋势。
2012, 30(3):73-7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5
摘要:以莲子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开发莲子膨化食品。 研究了原料颗粒大小、原料含水量、进料速度、挤压膨化温度及螺杆转速等因素对莲子膨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莲子目数大于或等于40目时,莲子膨化较优工艺为:进料速度17~19r/min,原料含水量14%~16%,膨化温度155~165℃,螺杆转速135~145r/min。
2012, 30(3):76-8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6
摘要:网络营销是信息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市场营销模式,与传统营销相比,在实时性、互动性、广泛性、便利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特定的优势,但网络营销存在安全隐患和监管的难点,监管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方法,积极推进和扶持食品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维护食品安全与消费者健康。
2012, 30(3):81-8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2.03.017
摘要:采用统计学原理,对2005~2007年全国31个省市26大类食品中铅含量的抽样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得出:我国居民的铅摄入状况不容乐观,特定人群存在较大风险,我国城市居民的铅摄入风险要远高于农村居民。 膳食中含铅量较高的是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