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年第4期
P. 5

第 37 卷 第 4 期                     食 品 科 学 技 术 学 报                           Vol. 37 No. 4
           2019 年 7 月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l. 2019    1


   doi:10. 3969 / j. issn. 2095鄄6002. 2019. 04. 001                   文章编号:2095鄄6002(2019)04鄄0001鄄13
   引用格式:陈颖. 基于组学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研究[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37(4):1 - 13.
           CHEN Ying. Omics鄄based technologies for food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37(4):1 - 13.

                  基于组学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研究



                                               陈摇 颖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北京摇 100176)


       摘摇 要: 食品表征识别与真伪鉴别已成为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领域的新兴研究热点和重要研究内
       容,应用于食品鉴伪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开展研究工作的队伍和人员不断壮大。 从食品掺假
       与欺诈的历史发展、影响程度、内涵演变、技术问题等方面,分析了食品打假鉴伪的重要性与紧迫
       性,概述了基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和无损检测技术的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研究现状,并
       对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食品打假鉴伪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并对食品表征识别与鉴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鉴伪;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代谢组学; 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 TS207郾 3摇 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志码: A

   摇 摇 随着食品产业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控制水平不                          与鉴伪技术已成为解决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问题的
   断提高,食品原料、生产、经营等全链条中掺假使假                           新一代技术手段。
   现象日益凸显,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关注,已经成为
   需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也成为困扰和制约我国食                            1摇 食品打假鉴伪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品产业健康发展的毒瘤,是未来食品质量安全需重
   点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                              1郾 1摇 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现象历史上由来已久,且
                                                          问题越来越凸显
   问题。
       食品掺假使假等不法行为,损害消费者经济利                              纵观世界食品产业发展历程,从初始作坊式发
   益,危害消费者健康,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扰乱社会                           展时期,到工业化生产时期,乃至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诚信体系,导致严重社会负效应,同时损害进出口贸                           建立时期,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社会到今天的现代
   易,影响国家形象。 我国已将食品掺假和欺诈纳入                           社会,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行为自食品进入流通领
   了政府对食品安全危机的监管范畴。 对真伪鉴别、                           域以来一直存在。 不仅在中国,欧美发达国家和地
   种类鉴定、品质评价、溯源检测、地理标识、原产地保                          区等其他地方也一样存在。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
   护、标签符合等食品打假鉴伪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国                            与食品掺假使假与欺诈的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内外食品质量安全研究的新热点               [1]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君使服之于内,而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                         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冶和宋代释普
   的不断涌现,食品打假鉴伪手段越来越多。 从传统                           济的《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
   经验判断到仪器检测,从生化分析到分子鉴别,方法                           初几灭。冶是关于我国食品掺假使假的最早记载。 在
   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越来越高,基因组、蛋白                           近代英国历史上,19 世纪是牛奶掺假的盛行时期,其
   组、代谢组和无损检测等基于组学的食品表征识别                            中尤以 19 世纪后半叶最为严重。 “一战冶时期的德国


      收稿日期: 2019 04 25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401100)。
      作者简介: 陈摇 颖,女,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研究。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