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特稿
    • 新型食品加工技术提升预制菜肴质量与安全

      2022, 40(5):1-13. DOI: 10.12301/spxb202200904

      摘要 (1956) HTML (1036) PDF 13.63 M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预制菜肴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味道、营养、便捷性的需求,近年来发展迅速。从预制菜肴生产加工出发,明确了其内涵和外延,梳理了我国预制菜肴现阶段面临的原料、质量、安全、标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归纳了相关新型食品加工技术的应用趋势。新型预调理与烹饪技术可以实现菜肴色泽、质构、香气、滋味和营养成分的有效提升;新型杀菌技术依靠较低的处理强度,在保障安全性和保持品质之间达到平衡;快速冷却与冷冻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品质的影响最小;智能包装技术、物流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预制菜肴流通中的品质稳定。研究总结和展望了提升预制菜肴质量与安全的加工新技术,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为预制菜肴产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二硫键影响GH11木聚糖酶稳定性研究进展

      2022, 40(5):14-27. DOI: 10.12301/spxb202200056

      摘要 (1106) HTML (988) PDF 9.62 M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聚木糖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的益生作用,在降血糖、降血压、防止便秘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保健效果。近年来,利用生物酶技术制备功能性低聚木糖的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 GH)11家族木聚糖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强和催化效率高的特点,在低聚木糖生产应用中表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大多数天然GH11木聚糖酶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无法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温、酸、碱等极端条件的要求。利用酶工程技术对天然木聚糖酶进行分子改造,以适应高温、酸、碱等生产条件,使底物特异性强、催化效率高的酶相对稳定地发挥作用,对于制备功能性低聚木糖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根据GH11木聚糖酶的分子结构及其特点,通过比较其分子内相互作用力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二硫键在改善酶的稳定性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基于对GH11木聚糖酶结构的分析,总结了引入二硫键的常规策略,比较了酶在不同区域引入不同数量二硫键对GH11木聚糖酶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对引入二硫键后酶稳定性显著变化的几个区域进行定位,并指出多个二硫键对改善酶稳定性的作用方式,希望为提高酶稳定性的酶分子改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拓宽GH11木聚糖酶工业应用范围提供科学参考。

    • >专家论坛
    • 欧美食品用香料香精监管及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2022, 40(5):28-35. DOI: 10.12301/spxb202200844

      摘要 (1425) HTML (1215) PDF 5.91 M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料香精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行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目前国际上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香精多达几千种,因此制定相关的法规标准进行监管及评价很有必要。美国及欧盟等相关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监管及安全评价体系,在国际香料监管及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重点介绍了欧美关于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监管机构和组织:美国食品用香料香精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监管,但其将香料评价工作交由食品香料与萃取物制造者协会(FEMA)执行,FEMA主要工作是通过FEMA GRAS计划确保食品用香料的安全;欧盟食品用香料的监管工作主要由欧洲理事会(COE)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其中EFSA是制定食品安全法规的权威机构,主要公布欧盟许可的食品用香料名单。总结了欧美关于食品用香料香精安全性的评价方法,包括暴露量评估及毒理学评估方法。在美国,人均摄入量(PCI)×10法是最被认可的暴露量评估方法,每日最大摄入量(MSDI)法被EFSA认为是最适合一般使用的香料物质摄入量的评估方法。在毒理学评估方面,毒理学关注阈值(TTC)法是目前欧美基因毒性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欧美对于香料香精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为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监管及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指导与借鉴。

    • 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 40(5):36-42. DOI: 10.12301/spxb202100708

      摘要 (1561) HTML (1546) PDF 5.63 M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香料香精行业总体保持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2020年我国香料香精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00亿元,其中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产量及销售额超过香料香精行业总量的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生产企业有近1000家,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分布不均衡,相对集中;规模相对较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为保证食品用香料香精安全,在我国主要是由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主的标准体系两部分内容,构成食品用香料香精管理的制度体系。研究针对食品用香料分包装难以获得生产许可、食品用香料生产许可针对产品发证、食品用合成香料不允许复检、允许使用的食品用香料数量较少、新品种审批速度较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前置等问题,提出针对行业和产品特点实施科学有效管理、进一步简化新品种审批程序并建立和完善安全评估体系、允许采用和执行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外的其他标准、加强科普宣传树立行业正面形象等建议与对策。希望为我国食品用香料香精行业更快发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提供有益参考。

    • >基础研究
    • 益生元对HCT-8细胞炎症和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2022, 40(5):43-50, 81. DOI: 10.12301/spxb202100508

      摘要 (1100) HTML (925) PDF 3.47 M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对于不同益生元的功效差异所知甚少,不同益生元往往被当作类似物应用于食品添加及临床干预。通过鉴定市场上常见的6种益生元(蔗果三糖、2′-岩藻糖基乳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甘露糖、菊粉)在调节人体炎症免疫功能上的差异,为益生元的精准化应用提供指导方向和实验依据。用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O157:H7,EHEC)刺激人肠上皮细胞系HCT-8细胞构建肠上皮细胞炎症模型,检测6种益生元处理后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下游细胞因子TNF-α 和IL-6表达情况以确定其对于细胞炎症的影响;从30名志愿者血液中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于体外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以构建免疫细胞成熟分化模型,在诱导分化的过程中分别加入6种益生元,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益生元处理后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比例以确定不同益生元对于免疫细胞成熟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6种益生元只有2′-岩藻糖基乳糖、低聚半乳糖及蔗果三糖抑制人肠上皮细胞炎症响应,其余无明显影响;2′-岩藻糖基乳糖、蔗果三糖及菊粉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促进成熟的志愿者比例分别为73.3%、57.1%、63.3%),而低聚半乳糖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抑制成熟的志愿者比例为73.3%)。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益生元在调节人体炎症免疫方面具有不同的功能,益生元的添加需要根据人群身体情况特征精准化设计。

    • 贮藏温度对采后蜜橘果皮转色过程中质体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2, 40(5):51-61. DOI: 10.12301/spxb202200165

      摘要 (896) HTML (900) PDF 12.43 M (1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温度是调控采后柑橘果实着色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以重庆北碚产早熟蜜橘(绿熟)为实验材料,研究5、25、32℃贮藏对蜜橘果皮色泽、质体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9天时,不同贮藏温度下蜜橘果实表现出显著的着色差异,5℃贮藏下果实色差指数没有显著变化,果皮呈绿色;25℃贮藏果实的C*、a*/b*值显著增加,H*值显著下降,果皮由绿转黄;32℃贮藏的果C*、a*/b*值有轻微增加,H*值无显著变化,果皮保持绿色。超微结构分析表明:果实采收时果皮油胞呈椭圆形,出现油胞腔,质体结构完整,质粒片层清晰可见,质体内分布少量质体小球。5℃贮藏延缓了蜜橘果皮油胞结构的变化,质体相关基因CcISPH1、CcISPH2、CcISPH3以及CcCRR22表达水平较低,叶绿体变化缓慢;25℃贮藏果实的果皮油胞形态逐渐解体,CcISPH1、CcISPH3以及CcCRR22上调表达,促使叶绿体发育分化为有色体;32℃贮藏果实的果皮油胞层状结构解体,呈半真空状态,CcISPH3、CcHSP17.6II分别在贮藏的第3天和第6天上调表达,CcCRR22下调表达,叶绿体分化成有色体后再分化为叶绿体。实验结果旨在为进一步理解贮藏温度调控采后柑橘果实着色的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5株枣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2022, 40(5):62-70. DOI: 10.12301/spxb202100734

      摘要 (1183) HTML (880) PDF 11.29 M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病症的验证,最终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冬枣和骏枣果实上分别分离到3株(221# 、227# 、232# )和2株(229# 和230# )丝状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221# 和227# 为镰孢菌,229# 和232# 为葡柄霉,230# 为短柄霉属真菌,通过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221# 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227# 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229# 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230# 为产酶短梗霉(Aureobasidium proteae),232# 为葡柄霉(Stemphylium armeriae)。目前这5种病原真菌均未发现可导致枣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Stemphylium armeriae未见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通过挖掘出更多的引起枣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希望为枣果实病害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GC×GC/TOF MS对不同等级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的判别分析

      2022, 40(5):71-81. DOI: 10.12301/spxb202100629

      摘要 (1311) HTML (1132) PDF 9.37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含量极低,而这些含量极低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着食用酒精的口感及等级划分。因此,研究以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等级食用酒精进行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不同等级食用酒精中挥发性成分为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食用酒精等级判别模型,找出了2种等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在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中共鉴定出60种挥发性化合物。建立的判别模型能有效地将优级和特级食用酒精区分开,PCA辨别模型的前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51.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食用酒精等级区分能力;PLS-DA辨别模型的因变量拟合指数为0.966,模型预测精度为0.934,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判别出23种可区分优级、特级食用酒精的主要差异化合物。其中,特级食用酒精中的癸酸乙酯、正辛烷、顺-β-甲基苯乙烯含量显著高于优级食用酒精;优级食用酒精中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戊酸乙酯、苯乙烯、庚酸乙酯、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苯甲酸乙酯、丙醇、1-甲基萘、壬醛、正己烷、苯甲醛、1,2,3,4-四氢萘、正丙基苯、(-)-柠檬烯、γ-丁内酯、己醛含量显著高于特级食用酒精。2种等级食用酒精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差异最大的为乙缩醛、丁酸乙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和戊酸乙酯4种化合物。希望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等级食用酒精的客观辨别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撑。

    • 日本曲霉酸性蛋白酶的分泌表达、性质及其在猪肉嫩化中的应用

      2022, 40(5):82-92, 109. DOI: 10.12301/spxb202100910

      摘要 (920) HTML (805) PDF 15.04 M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日本曲霉酸性蛋白酶的分泌表达、性质及其在猪肉嫩化中的应用。将日本曲霉来源的酸性蛋白酶基因(AjproA1)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5L发酵罐高密度发酵后测得该酸性蛋白酶酶活力为669.6U·mL-1,蛋白质量浓度为6.64mg·mL-1。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酸性蛋白酶属于天冬氨酸蛋白酶A1家族,与海枣曲霉来源的酸性蛋白酶同源性最高(73%),是一个新型的酸性蛋白酶。采用强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对该酸性蛋白酶进行纯化得到电泳级纯酶,纯化后分析测得该重组酸性蛋白酶(AjproA1)的最适催化条件为pH值3.0,反应温度为45℃,在pH值为3.0~6.0及温度为40℃以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该酸性蛋白酶对不同蛋白质水解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酶底物水解特异性广泛,对酪蛋白组分中的κ-酪蛋白表现出最高水解活力。利用该酸性蛋白酶对猪肉进行处理,发现该酶能够有效降低猪肉剪切力,起到嫩化效果。研究结果旨在为新型酸性蛋白酶的开发及其在肉类嫩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葡萄籽粗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2022, 40(5):93-100. DOI: 10.12301/spxb202200149

      摘要 (1102) HTML (1069) PDF 6.69 M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葡萄籽粗多糖(crude polysaccharides from grape seeds,GSCPs)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氧化作用,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GSCPs,检测GSCPs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DNA氧化损伤的抑制作用;建立RAW 264.7巨噬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探讨GSCPs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GSCPs的体内抗氧化功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GSCPs可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DNA的氧化损伤,质量浓度为0.4mg/mL的GSCPs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8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9%;GSCPs可以下调H2O2诱导的RAW 264.7巨噬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正向调节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质量浓度为0.2mg/mL的GSCPs处理组可使细胞内SOD活性从H2O2处理组的81.1%升至96.3%,GSH-Px活性从H2O2处理组的92.1%升至99.6%。此外,GSCPs可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提高其对抗急性氧化应激的能力,有效清除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ROS。质量浓度为0.8mg/mL GSCPs处理组秀丽隐杆线虫的平均寿命较对照组延长27.67%,将急性氧化应激的秀丽隐杆线虫平均存活时间延长33.58%,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生成量较对照组可降低56.33%。因此,葡萄籽粗多糖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可用于抗氧化功能产品的开发。

    • 环肽、3-苯乳酸与苯丙酸组合物对双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2022, 40(5):101-109. DOI: 10.12301/spxb202200215

      摘要 (927) HTML (835) PDF 9.71 M (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产生的3种代谢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测定了3种代谢物的组合物对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产量、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及生物被膜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式探究小分子代谢物结合致病菌靶点的方式和构象。结果表明:组合物的干预使变异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双菌生物被膜量减少了79.4%,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的产量分别减少了63.8%、60.2%,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产量减少了80.7%,同时破坏了生物被膜结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组合物可以与变异链球菌PtxA蛋白和白色念珠菌Fba蛋白的靶点结合,影响其糖代谢,进而抑制二者形成生物被膜。通过探究植物乳杆菌CCFM8724抑制双菌生物被膜潜在的物质基础,旨在从分子水平揭示组合物环亮氨酸脯氨酸二肽、3-苯乳酸、苯丙酸可能的抑菌机理,为植物乳杆菌CCFM8724及其代谢物组合物开发口腔益生菌和后生元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2022, 40(5):110-119. DOI: 10.12301/spxb202200102

      摘要 (845) HTML (815) PDF 11.24 M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日本沼虾原肌球蛋白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运用转录组学分析原肌球蛋白诱导的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磷酸盐缓冲溶液组(PBS组)相比,原肌球蛋白诱导组(TM组)有69个基因表达上调,154个基因表达下调,富集到180条通路;TM组相较于脂多糖和IFN-γ联合诱导M1型巨噬细胞组(LPSIFN组)有1346个基因表达上调,1360个基因下调,富集到308条通路;TM组与IL-4诱导M2型巨噬细胞组(IL4组)相比,有455个基因上调,446个基因下调,富集到269条通路。根据KEGG结果选择5条可能涉及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包括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这5条通路中的NOD2、TLR2、AKT3、NLRP3、Caspase-1、CD14、Lat、Myd88、NFKBIA和STAT1基因的表达进行验证,检测到TM组NOD2、TLR2、NLRP3、STAT1这4个基因表达量相较于PBS组显著升高,与这4个基因相关的NOD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参与原肌球蛋白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过程。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分析巨噬细胞极化与食物过敏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 >应用技术
    • 面向口腔软接触的蔗糖溶液润滑特性研究

      2022, 40(5):120-128. DOI: 10.12301/spxb202100825

      摘要 (740) HTML (782) PDF 9.16 M (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摩擦特性的饮品具有较好的顺滑感和吞咽的舒适性,而蔗糖是常见饮品的主要成分,口腔环境下蔗糖溶液的润滑特性研究将有助于发现低摩擦饮品的影响因素。配制6组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开展蔗糖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试验;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球-盘的软接触摩擦副,对蔗糖溶液的润滑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口腔软接触的滑移模型,将滑移模型中摩擦系数结果与同等条件下试验结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6组蔗糖溶液近似为牛顿流体,且随着蔗糖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黏度也逐渐升高;蔗糖溶液的润滑性能与速黏积(uη)密切相关,随着uη的增加,蔗糖溶液的平均摩擦系数经历了先稳定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属于Stribeck曲线的典型特性,uη在0.001~0.010Pa·m时,蔗糖溶液有较低的摩擦系数;软接触滑移模型能够获得光滑和粗糙表面条件下蔗糖溶液在流体润滑区域内润滑性能,并验证同等工况参数下部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旨在为口腔环境下流体食品润滑状态的判别和饮品的研发提供技术参考。

    • 模拟口腔加工对馒头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

      2022, 40(5):129-138. DOI: 10.12301/spxb202100658

      摘要 (1252) HTML (814) PDF 8.86 M (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不同口腔加工方法对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以青稞馒头和小麦馒头为实验材料,研究了5种模拟口腔加工方法(切块、切块加涡旋、切块加研磨、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切块加研磨并与人工唾液混合)对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并以体内口腔加工为对照,以期优化馒头类产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方法。结果表明:体外模拟口腔加工后的食团粒径(155~350μm)和含水量(62%~64%)均高于体内口腔咀嚼(110~300μm、57%~59%);而模拟口腔加工的食团硬度(0.73~3.77N)低于体内口腔咀嚼(2.44~4.39N)。与未添加人工唾液组相比,添加人工唾液后得到的模拟口腔加工食团在物理特性和消化特性方面均更接近于体内口腔咀嚼。所有的体外方法中,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方法最能够模拟体内咀嚼,可作为馒头类制品体外模拟淀粉消化过程中的前处理方法。机械破坏的方式和水平以及固体颗粒与唾液混合的方式都会影响团块的形成,进而影响馒头的消化动力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馒头类制品在消化后期的最终水解率与粒径呈显著负相关(r=-0.93494,P<0.05)。考量各指标,切块加涡旋并与人工唾液混合的体外模拟口腔处理方式最适合馒头类制品的体外模拟淀粉消化。

    • 浸泡条件对豆乳凝胶性质的影响

      2022, 40(5):139-147. DOI: 10.12301/spxb202100400

      摘要 (886) HTML (991) PDF 7.95 M (8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豆浸泡是豆乳凝胶(豆腐、豆花等)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改变浸泡条件对豆乳凝胶品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同的豆乳凝胶产品要求的硬度、弹性等标准各异。为明确不同浸泡条件下的豆乳凝胶品质性质,提出适于不同加工环境和不同产品类型的原料浸泡条件,分别使用碱液与蒸馏水对大豆进行浸泡,并选择4、25、37、55℃这4个典型温度为作用条件,对大豆的吸水率进行测定,建立了吸水动力模型,比较了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凝固剂制备豆乳凝胶的得率、豆乳蛋白质提取率、豆乳凝胶形成过程以及豆乳凝胶品质。结果发现:未使用碱液时,随着浸泡温度的升高,凝乳得率、豆乳蛋白质含量以及豆乳凝胶硬度均略有升高,在37℃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5℃浸泡最有利于蛋白质的提取,豆乳凝胶强度最强,达18.14N;使用碱液后,豆乳蛋白质提取率和凝胶保水性均有所提升。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当浸泡温度较低(20℃以下)时,采用低浓度的碱液浸泡有助于提高蛋白质提取率和豆乳凝胶的保水性。进一步通过响应面试验分析发现,当温度在21℃时,使用碱液浸泡可以使豆乳凝胶得到最大的保水性;温度在22℃时其凝胶硬度最大,46℃时凝胶硬度最小。研究结果可知,对于豆花这类要求质地软、保水性大的豆乳凝胶产品来说,可考虑使用浸泡温度较高(大于25℃)的碱液浸泡大豆;对于要求一定凝胶强度的豆腐类产品来说,可考虑在20℃左右常温条件下使用碱液浸泡,以达到更好的凝胶品质。

    • 模拟冷链流通中温度波动对养殖金鲳鱼鱼肉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2, 40(5):148-159. DOI: 10.12301/spxb202200248

      摘要 (886) HTML (793) PDF 10.14 M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温度波动对冷鲜养殖金鲳鱼鲜度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冷链流通的温度条件,分析样品流通过程中菌落总数、嗜冷菌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K值的变化趋势,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流通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流通时间的延长,鱼肉中的菌落总数和嗜冷菌数呈上升趋势,鲜度指标呈劣变趋势,其中断链组的品质劣变速度显著高于冷链组(P<0.05),鲜度指标与微生物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能较好反映冷鲜金鲳鱼在流通过程中的鲜度损失情况。Alpha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金鲳鱼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受环境温度波动的影响。样品流通过程中的菌相分析表明:在门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主,在属水平上以苯基杆菌属为主,其中冷链组的次要优势菌是鞘氨醇单胞菌属、长绳菌属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断链组的次要腐败菌是八叠球菌属、长绳菌属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同时,从微生物代谢水平上发现,冷藏过程中断链组参与新陈代谢的相关基因相对丰度高于同一时间的冷链组。研究结果反映了冷链流通过程中金鲳鱼因温度波动产生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同时希望为从微生物层面开发针对性的金鲳鱼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建设提供参考。

    • 高压处理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对羊肉糜凝胶特性及贮藏期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2022, 40(5):160-170. DOI: 10.12301/spxb202100660

      摘要 (896) HTML (837) PDF 9.61 M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添加不同高压处理(0.1、100、200、300MPa)的大豆分离蛋白水解物(soy protein isolate hydrolysate,SPIH)对羊肉糜凝胶特性及贮藏期间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未添加水解物的羊肉糜为对照组,测定了羊肉糜的质构、流变特性和微观结构,同时检测了在4℃贮藏8d的过程中,羊肉糜的色差、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值、羰基及总巯基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高压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硬度、弹性及回复性显著提高(P<0.05);升温过程中,添加不同高压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弹性模量G′均先下降后上升,且在整个升温过程中,SPIH处理压力为200MPa时,羊肉糜的G′值始终最高;同一频率振荡下,添加200MPa处理的SPIH的羊肉糜G′值也最高;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水解物的羊肉糜结构更加致密均匀;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添加不同压力下原料肉质量2.0%的SPIH能够抑制羊肉糜的b*值(黄度)、酸价、硫代巴比妥酸值和羰基含量的上升以及L*值(亮度)、a*值(红度)和总巯基含量的下降,且200MPa处理的SPIH抑制脂肪、蛋白质氧化的效果最为显著(P<0.05)。因此,200MPa处理的SPIH能够改善羊肉糜的凝胶特性及提高贮藏期间氧化稳定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