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4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特稿
    • 压差闪蒸联合干燥技术与动态优化策略研究进展

      2022, 40(1):1-10. DOI: 10.12301/spxb202100636

      摘要 (1091) HTML (1151) PDF 7.42 M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压差闪蒸联合干燥技术是一种新型、环保、节能、优质的干燥技术,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其干制产品具有绿色天然、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和食用方便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介绍了压差闪蒸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比了国内外压差闪蒸设备及技术特点的差异,分析了不同设备条件下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的区别。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中预干燥、预处理、压差闪蒸等各个环节的工艺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压差闪蒸环节关键技术参数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其优化策略;介绍了一种基于过程控制的新型工艺优化策略,即基于理论模型计算的动态优化,阐释了其技术特点和研究进展;结合已有的压差闪蒸水分迁移与品质规律等研究,分析并展望了动态优化在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优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压差闪蒸联合干燥工艺发展和相应的设备升级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 水产品香气研究进展

      2022, 40(1):11-21. DOI: 10.12301/spxb202100404

      摘要 (1064) HTML (890) PDF 8.35 M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气是水产品新鲜度和风味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产品品质评级及消费者消费导向均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是造成水产品香气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水产种类、新鲜程度和加工方式等均会影响其最终香气;水产品香气成分复杂,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准确分析是研究其特征香气的关键。概述了水产品香气分析的感官品评和仪器分析技术,总结了不同水产品特征性香气物质。探讨在水产品中已发现的300余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醇类、酸类、含硫化合物等)的特征性,基于分子感官科学剖析生鲜水产品、热处理及发酵等加工水产品的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发现醛类、酮类和醇类等物质赋予生鲜水产品特有的清香,而不同加工方式下的关键香气物质存在较大差异。为系统研究水产品固有香气的化学本质及其风味形成机理,应重点从分子层面揭示水产品关键香气物质的代谢途径。最后探讨了水产品基质与香气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腥味、异味的消减机制,提出现代仪器分析手段与分子感官科学结合,深入探讨水产品香气形成途径和香气释放机制等是未来水产品香气研究的重点。

    • 水产品滋味研究进展

      2022, 40(1):22-29. DOI: 10.12301/spxb202200047

      摘要 (873) HTML (835) PDF 7.42 M (1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产品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滋味以“鲜甜”为主要特征,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十年来随着水产品滋味相关研究逐年增加,其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研究从工艺向流通环节延伸。梳理了近年来水产品滋味的研究热点,总结发现水产品中滋味组分数量众多且具有多元化的呈味特性,包括含氮有机物、非含氮有机物和无机离子3大类。水产品中已发掘的关键滋味活性组分主要包括Glu、Gly、Ala、Arg、IMP、AMP、Na+、K+、Cl-和PO3-4 10种成分,但探明的水产品种类较少,仅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收录的食用水产品总量的11%。相对于传统的水产品滋味分析手段环境不友好且效率低下,基于组学概念的滋味成分解析技术综合了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等有利于解析水产品滋味成分的形成和分布,基于人工智能的滋味评价技术可以为水产品滋味智能化评价和精准预测提供解决方案,多技术联用的感官组学技术可进一步提升水产品滋味感官组学策略研究的效果。研究旨在为更加客观精准地解析水产品滋味成分(间)的作用机制提供支撑,为水产品高值化、规模化开发和推动水产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 >专题研究
    • 不同品种食用菌制备热反应肉味基料风味差异分析

      2022, 40(1):30-43. DOI: 10.12301/spxb202100940

      摘要 (2400) HTML (900) PDF 11.85 M (1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食用菌原料品种对食用菌源肉味基料风味的影响,以香菇、杏鲍菇、平菇、双孢蘑菇4种食用菌为原料制备肉味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 MR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食用菌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描述性感官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4种MRP样品风味特征。结果表明:酶解液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数据显示,4种MRP样品风味差异明显,其中以香菇酶解液为原料制得的MRP样品表现出最强的肉香属性;在4种MRP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GC-MS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不同MRP样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MRP样品进行初步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实现4种MRP样品的良好分离。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从GC-IMS和GC-MS分析结果中各筛选出10种化合物为区分不同MRP样品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些组分的差异与不同食用菌原料中前体物质组成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食用菌源热反应肉味基料的制备提供技术依据。

    • 不同胶体对马铃薯淀粉基材料3D打印特性的影响

      2022, 40(1):44-52. DOI: 10.12301/spxb202100851

      摘要 (682) HTML (1027) PDF 8.18 M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添加不同食品胶体对马铃薯淀粉凝胶3D打印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3种胶体的马铃薯淀粉凝胶体系结构和打印特性。以马铃薯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的糖基化产物作为基础原料,添加明胶、结冷胶和可得然胶作为结构改良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红外光谱分析、流变仪检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胶体对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流变特性、稳定性和质构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马铃薯淀粉凝胶相比,马铃薯-明胶、马铃薯-结冷胶和马铃薯-可得然胶复合凝胶硬度分别比马铃薯淀粉凝胶升高了390%、233%、469%,说明胶体的添加可有效提高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机械强度;3种胶体中,马铃薯-明胶复合凝胶体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降低最为明显;添加胶体后,3D打印样品的打印直径和高度与贮藏后的直径和高度较为接近,说明胶体的加入显著提升了样品的打印稳定性。通过对比3种不同胶体的添加对马铃薯淀粉凝胶打印特性的影响,发现结冷胶对马铃薯淀粉凝胶的打印特性影响显著,在室温下可长时间存放并保持形状的稳定。研究结果旨在为马铃薯淀粉基材料3D打印的稳定性和精确性的提高,为数字化的食品营养精准设计和调控奠定理论基础。

    • β-伴大豆球蛋白中α、α′亚基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2022, 40(1):53-64. DOI: 10.12301/spxb202100764

      摘要 (1342) HTML (744) PDF 13.88 M (1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中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东农47(Wild对照)、α亚基缺失型(α-lack)、α′亚基缺失型(α′-lack)以及α、α′双亚基缺失型[(α+α′)-lack]的大豆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4种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组成,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不同亚基组成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探究不同亚基组成对薄膜流变行为、微观结构、机械强度、耐水性、屏障特性、热稳定性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亚基组成对大豆分离蛋白膜的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均有不同影响,与α亚基缺失和α、α′双亚基缺失相比,α′亚基缺失对薄膜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最为明显。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Wild薄膜,α′亚基缺失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氢键的相互作用,α′-lack薄膜β折叠含量减少到27.84%,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含量增加到16.83%和13.84%。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α-lack和(α+α′)-lack薄膜纹理形貌较散乱疏松,而α′-lack薄膜无明显气泡且具有平整致密的网络结构。流变特性分析结果发现,α亚基缺失会降低成膜强度,而α′亚基缺失会明显提高膜液的G′,使α′-lack具有更好的潜在成膜能力。与其他3种薄膜相比,α′-lack薄膜具有最大的抗拉伸强度2.31MPa,最小的水分含量(9.54%)和水溶性(30.81%),最低的水蒸气透过系数[21.89g·mm/(d·m2·kPa)],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可见光阻隔特性。α′亚基的缺失能显著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薄膜微观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结果旨在为生产高成膜性大豆蛋白系列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 >基础研究
    • 基于两步法研究盐离子预聚集对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的影响

      2022, 40(1):65-75. DOI: 10.12301/spxb202100933

      摘要 (639) HTML (931) PDF 11.63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善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凝胶品质,提出了一种两步制备凝胶的新方法:首先利用3种不同浓度(0~15mmol/L)的硫酸盐(CaSO4、MgSO4和ZnSO4)对SPI进行预聚集处理,然后通过添加CaSO4至盐离子总浓度为35mmol/L使蛋白质凝胶化,并探讨了不同盐离子预聚集对SPI结构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离子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自发的吸热反应,由熵变驱动,滴定ZnSO4引起的热量变化较CaSO4和MgSO4更为剧烈;盐离子的加入引起了SPI α-螺旋结构含量上升,β-折叠结构含量下降及荧光强度降低。在同一浓度条件下,经ZnSO4诱导的SPI聚集体颗粒的粒径、表观黏度均显著大于其他两种盐离子(P<0.05),说明Zn2+的聚集能力更强。流变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未经预聚集处理的SPI凝胶,经10.0mmol/L CaSO4、10.0mmol/L MgSO4、5.0mmol/L ZnSO4预聚集处理的SPI凝胶的弹性分别提高了49.5%、30.0%和59.9%,但蛋白质分子过度预聚集会导致凝胶强度的下降。利用不同盐离子对SPI进行适当预聚集处理能够有效提高蛋白质凝胶性能,研究结果旨在为SPI凝胶制品质构性质的改良提供一种绿色、简洁的新思路。

    • 黄酒中降生物胺糖多孢菌的筛选及评价

      2022, 40(1):76-84. DOI: 10.12301/spxb202100025

      摘要 (1022) HTML (821) PDF 7.92 M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可降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菌株,研究对黄酒发酵过程中的糖多孢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胺降解能力进行了探究。研究从黄酒麦曲和发酵醪中共分离鉴定得37株糖多孢菌,以菌株产生物胺和降生物胺能力为评价指标,筛选获得2株低产生物胺且具有较强降生物胺能力的糖多孢菌(F1902和F2014)。经对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2株菌分别为披发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hirsuta)和玫瑰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rosea)。将分离得到的2株糖多孢菌在含有生物胺的培养基中于37℃发酵5d,发现,两株糖多孢菌对总生物胺降解率分别高达76.41%±0.82%和74.62%±0.84%。进一步对2株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降生物胺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值和乙醇浓度均会影响糖多孢菌的生长及降生物胺能力。其中,S. hirsuta F1902和S.rosea F2014降解生物胺的较适温度为30℃,较适pH值为7,在添加体积分数7%乙醇的环境下仍能发挥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希望研究为利用糖多孢菌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生物胺含量和以黄酒为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长特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2022, 40(1):85-92. DOI: 10.12301/spxb202100281

      摘要 (820) HTML (1031) PDF 7.23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自然发酵海洋鱼酱油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多种蛋白酶活性与糖酶活性的贝莱斯芽孢杆菌SW5菌株,为探究贝莱斯芽孢杆菌SW5的抑菌特性,研究了SW5菌株的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验证了SW5菌株发酵上清液对食品中多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能力;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其中的抑菌物质。结果表明:菌株SW5在35℃、pH值5时生长最快,对于亚胺培南、头孢曲松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菌株SW5的发酵上清液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上清液经过浓缩后抑菌效果显著增强。TOF-MS分析表明,发酵上清液中含有的抑菌物质为表面活性素、山茱萸苷A、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与异帕米星、链霉菌素类抗生素达福普丁。研究结果以期为菌株SW5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性及其对经络体表电位差的影响

      2022, 40(1):93-99, 123. DOI: 10.12301/spxb202100175

      摘要 (761) HTML (901) PDF 6.59 M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抗氧化性及其对经络体表电位的影响,测定了3种蛹虫草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召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组饮用100mL蒸馏水,蛹虫草整株粉组、子实体粉组、菌丝体粉组各取相应粉末10g冲泡于100mL的蒸馏中饮用。选取志愿者同一条经络上的合穴和原穴作为经络体表电位的测量点,均以合穴为正极,原穴为负极,记录服用过程中经络体表电位的变化。蛹虫草整株粉、子实体粉和菌丝体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值分别是(25.97±1.39)、(14.34±1.68)、(19.56±0.80)μmol/g(以Trolox质量计);ORAC值分别是(16.85±1.13)、(6.21±0.76)、(10.39±0.88)μmol/g(以Trolox质量计)。蛹虫草整株粉可以降低肺经、胃经、脾经、肾经、心包经、胆经和肝经的体表电位,提高小肠经的体表电位;子实体粉可以降低脾经和肾经的体表电位,提高小肠经的体表电位;菌丝体粉可以降低肾经和大肠经的体表电位,提高胃经、心包经和胆经的体表电位。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蛹虫草整株粉、菌丝体粉和子实体粉,3种蛹虫草粉都能特异性的影响人体的经络体表电位。研究结果旨在为评价不同蛹虫草部位对人体的功效差异提供一定参考。

    • 食用菌鲜味强度评价及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提取工艺优化

      2022, 40(1):100-108. DOI: 10.12301/spxb202100376

      摘要 (602) HTML (1183) PDF 10.80 M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9种食用菌的鲜味氨基酸、核苷酸含量进行检测并计算等鲜浓度(EUC)值,再结合感官分析和电子舌技术评价9种食用菌的鲜味强度。结果表明:鹿茸菇在9种食用菌中的感官评分和电子舌的鲜味评分值最高,EUC值为160.56g/100g,因此选用鹿茸菇为原料进行酶解提取工艺研究,以EUC值为考察指标,选用纤维素酶和风味蛋白酶复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鹿茸菇中鲜味氨基酸和核苷酸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食用菌的优化酶解条件为:料液比(g/mL)1∶44.78、纤维素酶添加量1607.52U/g、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044U/g、酶解时间6.14h、pH值6.50。以优化条件进行3次平行实验,得到EUC实际值为406.74g/100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6.12%。

    • 不同部位阿拉善双峰驼肉营养与食用品质分析

      2022, 40(1):109-123. DOI: 10.12301/spxb202100387

      摘要 (735) HTML (850) PDF 14.42 M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驼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一直是肉品营养研究的重要对象。为了探究阿拉善双峰驼肉的品质特性,测定了阿拉善双峰驼胴体的上脑、里脊、外脊、眼肉、骆驼霖、辣椒条、胸肉、臀肉、米龙、大黄瓜条、小黄瓜条、腹肉和腱子肉在内的13个分割部位肉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结果表明:双峰驼不同部位肉品质特性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脂肪酸与氨基酸的含量及分布、熟肉率、保水性、色泽以及硬度、嫩度等方面。其中外脊的脂肪酸种类最为丰富,腹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与羊肉、马肉和牦牛肉相比,双峰驼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更接近FAO/WHO的推荐标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也更高。进一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峰驼不同部位肉营养品质较其他畜禽肉差异较小,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与分布更均匀。眼肉的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辣椒条的保水性最好且色泽鲜艳,L*值和a*值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臀肉、大黄瓜条硬度最大,嫩度较差,咀嚼性高;米龙部位保水性较差,色泽较暗,但弹性较好。研究结果旨在为骆驼肉的加工及销售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和依据。

    • >应用技术
    • 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2022, 40(1):124-131. DOI: 10.12301/spxb202000500

      摘要 (905) HTML (1060) PDF 6.01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燥方法是影响精油组成成分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阴干、晒干、40℃烘干3种不同方法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长期野生欧薄荷地上部分进行干燥处理。以新鲜未经干燥处理的欧薄荷为对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欧薄荷精油,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干欧薄荷精油产率最高(0.49%±0.01%),其次是40℃烘干(0.42%±0.03%)、晒干(0.19%±0.02%)和新鲜(0.12%±0.03%)。精油中主要成分均为香芹酮(46.58%~50.75%)和柠檬烯(24.01%~29.71%),但含量上有显著区别。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从3种经干燥处理过的欧薄荷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其抗氧化活性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远远高于新鲜欧薄荷精油,抑菌效果也较新鲜欧薄荷精油有不同程度增强,综合精油产率及生物活性,阴干可作为欧薄荷较佳干燥方法。

    • 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残留变化规律研究

      2022, 40(1):132-139. DOI: 10.12301/spxb202000449

      摘要 (891) HTML (692) PDF 6.69 M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残留变化规律,挑选160只健康的北京油鸡,随机分为4组,给药组公母各40只,对照组公鸡40只,母鸡33只(40只母鸡中7只在试验中死亡)。给药组以公鸡21.6mg/kg(以体质量计)和母鸡21.4mg/kg(以体质量计)的剂量,每隔24h给药1次,连续5d口服饲喂氟苯尼考粉,对照组不给任何抗菌药物,与给药组同环境饲养。于停药后第2.5h~21d时各屠宰6只公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和6只母鸡(给药组4只、对照组2只),分别采集肉、肾、肝样本,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组织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残留量,并采用WT 1.4软件推算休药期。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在肝脏组织中的平均残留量最高,可达(881.88±278.90)μg/kg,之后依次是肾脏和肌肉组织,药物消除较慢。为保证食品安全,推荐氟苯尼考在北京油鸡体内的休药期不低于12d。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牛肉中80种兽药及其代谢物

      2022, 40(1):140-149. DOI: 10.12301/spxb202100121

      摘要 (601) HTML (807) PDF 7.45 M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全面排查宁夏地区牛肉兽药残留风险,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禁停用药物、 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有最大残留限量的药物以及宁夏养殖环节大量使用药物三方面筛选确定12类药物,利用简单、快捷的前处理方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分析技术,建立了一次进样可同时分析检测12类80种兽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采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经Waters HSS T3色谱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0种兽药及其代谢物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1.0~50.0μ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方法定量限在2.0~5.0μg/kg,方法在2.0~100.0μg/kg的平均回收率为60%~103%,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20%;应用该检测方法对40份市售牛肉进行检测,其中4份牛肉检出兽药残留,分别为土霉素(54.5μg/kg)、磺胺间甲氧嘧啶(23.3μg/kg和35.4μg/kg)及恩诺沙星(118μg/kg),再分别使用GB/T 21317—2007、GB/T 20759—2006、GB/T 21312—2007方法对阳性样品进行复检,结果一致。经验证表明:该检测方法定性定量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对牛肉中兽药残留检测分析的要求。

    • >安全监管
    • 集成改进AHP与XGBoost算法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模型:以大米为例

      2022, 40(1):150-158. DOI: 10.12301/spxb202100055

      摘要 (1163) HTML (985) PDF 7.07 M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食品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已有较大提升,但伴随着食品产业规模的增大,检验需求量的增多,食品安全检测数据出现高维、复杂且非线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会导致定量分析数据利用率低,从而直接影响以数据为载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提高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以食品安全检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集成层次分析法与极端梯度提升树算法的食品安全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食品安全限定指标对集成模型进行优化改进,从而实现更高效准确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以除港澳台外的全国31个省大米危害物检测数据为例,详细阐述了模型的使用方法,检验结果表明,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平稳性与较高的准确性。研究旨在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评估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

    • 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设计

      2022, 40(1):159-166. DOI: 10.12301/spxb202100172

      摘要 (989) HTML (1256) PDF 6.23 M (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食品产业规模逐步扩大,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探索研究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就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监管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该架构提供了各社会共治主体相关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功能,包括政府监管部门、企业、社会公众、第三方机构、新闻媒体等。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接口、数据调用模式和编码方式,将数据存储地址、编码规则进行目录化管理,根据目录中的地址采用监管信息和追溯信息采集接口实现数据汇集与协同。并以商品唯一标识编码(即商品追溯码)作为主要检索依据,进行数据目录调取与信息关联,最终实现多环节、跨部门、跨层级的食品安全数据共享及全链条的信息追溯。同时,采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关键信息被篡改。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数据架构旨在有效助力食品安全生产、检验检测、风险管控、舆情监测,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效能。

    •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暴露风险及风险管理

      2022, 40(1):167-174. DOI: 10.12301/spxb202100147

      摘要 (1015) HTML (1333) PDF 5.22 M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酚A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人体暴露于双酚A可能会带来健康问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双酚A生产国,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对双酚A的暴露量进行系统性评估,缺乏相应的食品接触材料数据库。因此,了解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的双酚A暴露风险及国内外主要的风险管理措施,对于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及消费者食品选择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双酚A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干扰内分泌系统、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遗传毒性等;通过对双酚A暴露评估结果表明,各国居民普遍暴露于双酚A之下;各国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的应用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中国居民目前双酚A暴露广泛,但暴露量低于欧洲食品安全局规定的暂定可耐受摄入量,暴露水平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然而,随着人们对塑料制品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暴露于双酚A的风险在不断增加,可能会引发更多不良后果。建议中国加强对双酚A的重视和监管,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全国范围内系统性的双酚A暴露评估工作并及时关注双酚A的研究动态,降低双酚A的潜在健康风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