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特稿
    • 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021, 39(4):1-13.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1

      摘要 (875) HTML (1106) PDF 9.11 M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柑橘是世界和我国产量第一的水果。我国是柑橘生产及加工大国,随着柑橘种植业与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柑橘种植过程中的落果和残次果、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和废水等副产物资源也随之增多,因此由副产物资源利用率低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对柑橘副产物资源除可直接利用外,还可用于制备果胶、类黄酮、类胡萝卜素、类柠檬苦素、香精油和辛弗林等功效成分,或通过生物质发酵转化用于制备乙醇、柠檬酸、饲料和有机肥等。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缺乏、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略少等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难点。绿色低碳、高效高值、综合循环利用是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科技攻关、制定专项规划、强化财政投入等可有效提升柑橘副产物资源利用度的建议,希望为柑橘副产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 >专家论坛
    • 酱油风味与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2021, 39(4):14-28.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2

      摘要 (1217) HTML (1699) PDF 12.24 M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酱油作为中国传统发酵调味品,其风味是重要的质量指标,功能活性也受到人们的关注。酱油的风味和功能成分复杂,如何全面地解析构成风味和功能特性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化合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一直是调味品行业的研究热点。据相关研究报道,酱油中香气活性物质有202种,按气味类型可分为酸香、醇香、麦芽香、花香和果香、焦糖香、烟熏香、蔬菜香等,不同香气的化合物以一定比例组合形成了酱油浓郁的酱香;酱油中非挥发性物质有230种,带给酱油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和浓厚味的综合味感,其中咸味、鲜味较为突出;酱油中已报道的生理功能活性物质约30种,在抗氧化、抗癌、降血压、降尿酸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作用。详细介绍了酱油风味检测技术的更迭和优缺点,按照香气特征、滋味特征和功能特性分类介绍了其关键活性物质基础,评述了技术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酱油及传统发酵行业的高品质发展提供借鉴。

    • 中国谷物醋风味研究进展

      2021, 39(4):29-36.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3

      摘要 (905) HTML (1050) PDF 5.17 M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醋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也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酸性调味品。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食醋多以高粱、大米、糯米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成,而欧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则以水果原料酿造为主。风味是食醋的基本属性,直接影响其品质与受欢迎程度。食醋风味分析主要包括风味物质浓缩与提取、风味物质的定性与定量、特征风味化合物及其贡献度的判定、感官评价等内容。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谷物醋相比,中国谷物醋由于酿造原料组成多样,工艺复杂,其风味与营养物质组成也非常丰富。中国谷物醋中主要的风味物质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糖类、多酚和黄酮、醇、酯、醛、酮等化合物。重点从食醋风味化学和感官品评方面对中国谷物醋风味研究进行阐述。

    • >专题研究
    • 小麦烷基间苯二酚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改善作用及机制

      2021, 39(4):37-45.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4

      摘要 (680) HTML (977) PDF 10.99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度慢性炎症状态是肥胖导致机体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小麦烷基间苯二酚(alkylresorcinols, ARs)是全麦食品膳食的生物标记物和重要的活性功能成分。利用体外炎症因子诱导,建立3T3-L1成熟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通过检测脂肪细胞脂质分解和葡萄糖吸收与利用情况,探讨小麦ARs在炎症状态下对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保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小麦ARs(5~20μmol/L)干预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改善炎症因子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利用率分别提升了4.3%、10.2% 和24.0%;小麦ARs可以显著缓解炎症因子导致的脂肪细胞脂质分解。进一步机制解析发现:炎症因子显著降低了脂肪细胞糖代谢两个关键蛋白Akt的磷酸化(p-Akt)及其下游GLUT4蛋白表达,导致其葡萄糖利用障碍,而ARs干预显著提升了这两个蛋白的表达;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脂肪细胞后,ARs 对于脂肪细胞p-Akt及GLUT4表达的增加被抑制,相应的对于葡萄糖吸收的改善作用也被显著降低,脂肪细胞脂质分解增加,表明ARs通过特异性激活p-Akt/GLUT4信号通路改善了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最后,研究了小麦ARs的5种主要单体成分分别对于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十七烷基间苯二酚是小麦ARs发挥生理功能的主要活性物质。

    • 山药多酚对结肠炎小鼠肠黏膜损伤预防作用研究

      2021, 39(4):46-54.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5

      摘要 (493) HTML (1239) PDF 9.04 M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质量分数5%的葡聚糖硫酸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研究山药多酚预防肠黏膜损伤的功效。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蛋白印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状态的改变,测定关键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山药多酚灌胃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山药多酚可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量,保护肠黏膜,下调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8表达量,减少结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抑制环氧合酶-2的表达,其中以240mg/(kg·d)的山药多酚灌胃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山药多酚具有预防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功效,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的信号通路有关。

    • 牡蛎酶解物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斑马鱼抑郁行为改善作用研究

      2021, 39(4):55-63.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6

      摘要 (401) HTML (891) PDF 6.45 M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牡蛎酶解物的抗抑郁作用,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斑马鱼模型,将牡蛎酶解物分为低、中和高浓度三个剂量组,检测其对斑马鱼行为学、体重指数产生的影响,进而通过酶联免疫法测定斑马鱼外周皮质醇含量和脑部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经过5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后,斑马鱼出现了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而牡蛎酶解物可以有效改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并能有效改善应激后斑马鱼体重减小的现象;同时,牡蛎酶解物可降低斑马鱼外周皮质醇的水平,降低TNF-α在脑部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牡蛎酶解物可以通过调节应激激素水平以及抑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诱导抑郁样行为。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牡蛎酶解产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并为其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南极磷虾油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21, 39(4):64-71, 86.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7

      摘要 (249) HTML (979) PDF 8.46 M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南极磷虾油对脂多糖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选取32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脂多糖组)、南极磷虾油干预组和鱼油干预组。前两组灌胃橄榄油,后两组分别灌胃400mg/kg(以体重计)以橄榄油为溶剂稀释的南极磷虾油或鱼油,每日1次。连续干预4周后,正常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3组注射10mg/kg(以体重计)脂多糖,6h后处死小鼠。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小鼠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小肠中二胺氧化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紧密连接蛋白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检测髓过氧化物酶和一氧化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南极磷虾油预防性干预能显著抑制脂多糖所致小鼠小肠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的降低;下调血清二胺氧化酶水平,提高小肠二胺氧化酶活性,增加肠道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抑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和一氧化氮含量升高,降低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以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可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预防脂多糖所致肠黏膜屏障损伤,且其效果优于传统鱼油。

    • >基础研究
    • 酿酒酵母多物混合发酵对咖啡豆风味品质的影响

      2021, 39(4):72-78.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8

      摘要 (894) HTML (926) PDF 7.35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咖啡主产于云南,云南咖啡在花果风味及甜香风味方面有所欠缺,发酵是影响咖啡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酿酒酵母在低温厌氧条件下发酵咖啡鲜果,添加香草、肉桂、热带水果、蜂蜜等原料为基底共同发酵,最终对发酵咖啡豆进行理化、香气成分分析及主观评价,探究发酵对咖啡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香草、肉桂、苹果、甜橙、香蕉、蜂蜜发酵的咖啡与无添加的对照组咖啡相比,灰分和脂肪含量无差异(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底物的添加对最终咖啡豆中多糖、还原糖、总蛋白质、多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无明显规律。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发酵咖啡生豆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定性出36种化合物,9种酯、6种酮、8种醛、6种醇、5种烯萜、1种呋喃、1种酸类,其中酮、醛、醇、酯类共占挥发性成分的60%以上。结合感观评价结果,香草、肉桂、热带水果与咖啡发酵可赋予咖啡水果香气,提升咖啡花果香特质,其中香料组、甜橙组达精品咖啡标准,香蕉组香气较为突出,蜂蜜组在香气方面未有突出特点,且酸度过高对甜度提升不足。研究为进一步改善云南咖啡花果甜香特质,提升咖啡风味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 StyS激酶自磷酸化对Pseudomonas putida B3中靛蓝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

      2021, 39(4):79-86.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09

      摘要 (333) HTML (616) PDF 7.73 M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B3中,靛蓝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styAB上游存在一个二元调控系统StyS-StyR。StyS蛋白属于激酶家族,是磷酸化信号转导的重要媒介,但激酶StyS的自磷酸化传导机制对靛蓝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尚未探明,因此,研究以Pseudomonas putida B3中激酶蛋白StyS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两个磷酸化结合位点,构建了磷酸化位点突变株。通过分析野生菌株P. putida B3、styS基因缺失菌株P. putida B3-ΔstyS、styS基因回补菌株P. putida B3-ΔstyS-8和磷酸化位点突变株P. putida B3-ΔstyS-1之间的靛蓝产量及酶活发现,P. putida B3产量为10.14mg/L,P. putida B3-ΔstyS-8产量为3.63mg/L,磷酸化位点突变菌株无激酶活性且失去了产生靛蓝的能力。结果表明,StyS自磷酸化作用在靛蓝发酵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为靛蓝生物合成途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脱壳处理对火麻蛋白提取、功能特性和消化性的影响

      2021, 39(4):87-94.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0

      摘要 (341) HTML (846) PDF 6.56 M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火麻仁粕和未脱壳火麻籽粕为原料,研究了脱壳处理对火麻蛋白回收率、色泽、溶解度、持水性、持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起泡稳定性和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脱壳处理后的火麻仁粕中提取的火麻仁蛋白在蛋白质回收率(83.90%±0.69%)、蛋白质质量分数(88.56%±0.65%)和色泽上都显著(P<0.05)优于从未脱壳火麻籽粕中提取的火麻蛋白的蛋白质回收率(45.88%±0.51%)、蛋白质质量分数(81.97%±0.81%)和色泽。脱壳处理不改变火麻蛋白的溶解度曲线和氨基酸组成,但火麻仁蛋白的功能特性都优于未脱壳火麻蛋白。经过体外模拟消化后,火麻仁蛋白消化率达到92.66%±0.23%,显著(P<0.05)高于未脱壳火麻蛋白的消化率(78.93%±1.12%)。研究表明,脱壳处理可作为从火麻籽粕中提取高品质火麻蛋白的一种必要手段。

    • 转运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的Caco-2细胞模型建立

      2021, 39(4):95-103.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1

      摘要 (567) HTML (2038) PDF 13.64 M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转运葡萄糖苷类化合物的Caco-2细胞模型,为葡萄糖及葡萄糖苷类化合物肠道吸收研究提供基础。通过对Caco-2细胞最适培养基的选择、单层致密性的测定、单层通透性和细胞两侧碱性磷酸酶活性比的测定、单层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和GLUT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分析,建立可靠的细胞模型。研究表明:Caco-2细胞的最适培养基为添加体积分数15%血清的DMEM低糖培养基;Caco-2细胞在14~17d的跨膜电阻趋于稳定,苯酚红的表观渗透系数达到0.49×10-6~0.51×10-6cm·s-1,微绒毛分化成熟,细胞两侧碱性磷酸酶比值达到2.0以上。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的mRNA表达在14d时显著高于17d和21d,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和GLUT2的蛋白表达在14、17、21d无显著差异(P<0.05)。Caco-2细胞培养14~17d即可建立可靠的肠细胞吸收模型,用于葡萄糖及葡萄糖苷类化合物吸收的体外研究。

    • 油橄榄提取物复配左旋肉碱酒石酸盐抗疲劳功能及安全性评价

      2021, 39(4):104-115.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2

      摘要 (294) HTML (594) PDF 11.42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油橄榄提取物复配左旋肉碱酒石酸盐抗疲劳功能及其安全性,将小鼠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1.05、0.70、0.35g/kg)和1个阴性对照组,用油橄榄复配物对小鼠进行灌胃,连续30d后,测定负重游泳时间及血尿素氮、肝糖原、血乳酸含量;通过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大鼠30d喂养实验,对油橄榄复配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灌胃30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无负重游泳90min,高剂量组小鼠血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无负重游泳10min,高剂量组小鼠血乳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小鼠肝糖原的储备量无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油橄榄复配物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并且在30d喂养实验期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的动物体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油橄榄复配物有明显的抗疲劳功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基于无花果蛋白酶快速检测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研究

      2021, 39(4):116-12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3

      摘要 (272) HTML (1410) PDF 5.84 M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无花果蛋白酶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活性,能催化H2O2产生·OH,从而氧化底物ABTS发生显色反应,而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维生素C可清除自由基,从而诱导绿色ABTS+·还原为无色的ABTS,基于此建立高选择、高灵敏、快速检测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比色检测方法,优化方法并对维生素C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较优方案组合为:H2O2浓度0.5mol/L,无花果蛋白酶质量浓度0.5μg/mL,温度50℃,孵育时间30s。在优化条件下,维生素C浓度在0.001~0.08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7.381x+0.1091,相关系数R2值为0.9923,检出限为0.43μmol/L,说明该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同时此比色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105%,且其选择性高和稳定性好,在食品分析、生物化学和医药应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外源茉莉酸甲酯和异亮氨酸对灰霉菌侵染后圣女果抗病性酶酶活的影响

      2021, 39(4):123-130.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4

      摘要 (632) HTML (573) PDF 6.27 M (4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果蔬在贮藏期间多发生灰霉病,造成果蔬严重腐烂。通过圣女果接种灰霉菌,模拟贮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腐烂,研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异亮氨酸(Ile)处理对抑制灰霉菌侵染的酶的影响。将Ile组和MeJA+Ile组用10mmol/L Ile浸泡处理后,对MeJA组和MeJA+Ile组用10μmol/L MeJA 30℃熏蒸48h,然后接种灰霉菌孢子侵染,室温贮藏并进行病斑直径和酶活测定。结果显示:MeJA、Ile处理的圣女果在灰霉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酶活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MeJA+Ile处理组与其余3组比较,测得的酶活均较高,且病斑直径较小,这说明MeJA和Ile协同处理可提高圣女果抗病性酶酶活,增强对灰霉菌侵染的抗性。研究旨在为防治果蔬采后贮藏过程中灰霉菌引起的腐烂提供一定的参考。

    • >应用技术
    • 不同品种马铃薯加工鲜湿面条的适宜性比较研究

      2021, 39(4):131-138.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5

      摘要 (687) HTML (600) PDF 5.81 M (5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品种马铃薯加工鲜湿面条的适宜性,从流变学特性、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了13个马铃薯主栽培品种全粉原料对鲜湿面条产品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马铃薯全粉糊化特性与鲜湿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马铃薯品种中布尔班克全粉在糊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膨胀度、耐剪切能力、热稳定性、硬度、凝胶强度、峰值时间和糊化温度,由其制作的面团筋力最强,且鲜湿面条产品烹调特性、质构特性等指标优于其他品种,因此认为,13个主栽培品种中布尔班克适宜加工为马铃薯鲜湿面条。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全粉的峰值黏度与鲜湿面条品质显著相关,可以作为筛选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品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为马铃薯鲜湿面条品质评价和加工鲜湿面条的马铃薯专用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 易煮全谷物糙米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2021, 39(4):139-147, 16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6

      摘要 (706) HTML (817) PDF 7.86 M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谷物糙米蒸煮时间长、不易熟化、适口性和消化性较差,且储藏周期短,限制了糙米粒食的消费与推广。为改善全谷物糙米蒸煮特性和满足消费者对全谷物糙米健康属性的追求,利用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升其食用品质、营养功能性和储藏稳定性已成为当今全谷物糙米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全谷物糙米的成分组成及结构特点,分析了影响全谷物糙米蒸煮品质的主要因素;重点介绍了近年国内外采用的生物和物理加工技术以及新型非热加工技术在全谷物糙米加工中的应用,并阐明其工作原理及作用特点,指出了各种加工技术存在的优缺点;对未来糙米粒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旨在为创制高品质、高营养、高生物利用度的易煮全谷物糙米产品提供参考。

    • 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对大口黑鲈保鲜效果的影响

      2021, 39(4):148-155.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7

      摘要 (699) HTML (533) PDF 5.95 M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延长冷藏大口黑鲈的货架期,以新鲜大口黑鲈为材料,研究大蒜素、大蒜素复配茶多酚及葡萄籽提取物处理对冷藏条件(4℃)下贮藏15d的鲈鱼鱼肉品质的影响,以菌落总数结合鲈鱼鱼肉的汁液流失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pH值、挥发性盐基氮值、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和感官评分指标表征大蒜素及其复配保鲜剂对鲈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及大蒜素单独处理相比,复配保鲜剂有更好地保鲜和维持鱼肉品质的能力,能有效减缓脂质氧化,延缓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值、汁液流失率的升高,并保持鱼肉的pH值、感官评分和Ca2+-ATPase活力。大蒜素处理组和复配保鲜剂处理组的挥发性盐基氮值分别在第12天和第15天超过25.9mg/100g,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延长了鲈鱼的贮藏货架期3、6d。大蒜素复配保鲜剂可有效抑制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的下降,贮藏15d后对照组酶活力比贮藏初期显著下降了59.9%,而大蒜素和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组分别下降了47.6%、38.0%。大蒜素复配保鲜剂经济环保,对人体无害,可为以天然提取物为水产保鲜剂的开发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 冷冻保护剂葡聚糖-聚赖氨酸对冷冻皇冠梨品质的影响

      2021, 39(4):156-16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8

      摘要 (701) HTML (526) PDF 5.27 M (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冷冻保护剂葡聚糖、聚赖氨酸对冷冻皇冠梨品质的影响,以氯化钙、氯化钙-葡聚糖、氯化钙-聚赖氨酸、氯化钙-葡聚糖-聚赖氨酸为冷冻浸渍液对皇冠梨进行冷冻处理。用无纸化温度记录仪测定冻结时间,分析样品冻结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对冻融后样品进行汁液损失、质构、水分分布等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氯化钙、氯化钙-葡聚糖、氯化钙-聚赖氨酸、氯化钙-葡聚糖-聚赖氨酸浸渍冷冻处理样品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所需时间分别为12.87、10.12、10.20、7.50min,加入冷冻保护剂浸渍冷冻的样品解冻后汁液损失显著降低(P<0.05)。冷冻保护剂浸渍冷冻处理组抗坏血酸含量、硬度较氯化钙浸渍冷冻对照组均有所提高,样品液泡水(T23)所对应的峰面积S23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与氯化钙浸渍冷冻相比,加入冷冻保护剂葡聚糖和聚赖氨酸后能有效降低冷冻对梨细胞结构的损害,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有利于维持产品品质。

    • >安全监管
    • 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有机锡的检测

      2021, 39(4):163-170.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4.019

      摘要 (289) HTML (685) PDF 6.14 M (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不同用途食品接触材料中有机锡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对衍生化条件和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在现行标准SN/T 3938—2014《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有机锡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4种有机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二辛基二氯化锡、三苯基氯化锡)的基础上增加至9种(新增:单丁基三氯化锡、三丁基氧化锡、乙辛基三氯化锡、四丁基锡、三环己基氯化锡),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实验。该方法在质量浓度为10~20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0.9995;方法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5~20μg/kg和15~71μg/kg;方法进样精密度为1.07%~1.82%;中间精密度良好,不同时间、不同实验人员测定结果的RSD值为1.52%~2.65%;方法耐用性测定结果的RSD值为1.51%~2.22%。研究选择了4种市售不同用途的食品接触材料,这些样品为聚氯乙烯材质或含有聚氯乙烯的塑料,如保鲜膜、保温袋内膜、餐垫、饺子冰箱收纳盒等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4种食品接触材料中均不含有待测的9种有机锡成分;加标回收率和重复性良好,加标回收率为85.93%~117.39%,对应的RSD值为1.12%~1.97%。此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通用性强,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9种有机锡的同时检测。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