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9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特稿
    •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研究现状及前沿应用技术展望

      2021, 39(2):1-7.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1

      摘要 (1291) HTML (1989) PDF 5.02 M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种类和研究现状,结合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生产过程,包括发酵工艺、复杂环境、混菌体系、感官评定等技术特点,进一步挖掘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前沿应用技术,如人工感知技术的应用、发酵食品微生物新技术的应用、发酵食品感知新技术的应用等。探讨将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前沿生物技术应用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中,通过对微生物的筛选与改造使发酵过程更智能、可控。并基于人体感官及大数据,建立感知新技术(如基于神经生物学的发酵调控、基于大数据的风味网络技术等),进而从风味、营养、安全、稳定性等方面促使中国传统发酵产品更美味、更健康、更安全。未来,应以改善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抓手,进一步加速开发发酵食品的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推动我国整体食品发酵产业的创新式发展,引领世界食品发酵产业的发展迭代。

    • 生物发酵产业“十四五”时期发展展望

      2021, 39(2):8-13.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2

      摘要 (988) HTML (1774) PDF 4.75 M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生物发酵行业在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在产业升级和产能提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深入总结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十三五”期间在产业规模、出口情况、科技创新、产业集群、标准体系、绿色建设领域取得的各项成果;从标准法规、核心技术、市场环境三方面剖析了现阶段产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机遇,从补齐产业链短板、提升菌种水平、推动智能制造、推进绿色制造节能环保、完善标准保驾护航产业发展五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十四五”时期,生物发酵产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发展,以消费需求引领产品生产,提高市场动力,逐步树立生物助推科技、发酵引领未来的理念,实现让生物发酵赋能健康中国的目标。

    • >专家论坛
    • 水果香气物质分析研究进展

      2021, 39(2):14-2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3

      摘要 (978) HTML (1668) PDF 6.11 M (1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气是水果及其产品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保持天然风味、改善香气以及提高产品品质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这使得准确全面分析水果中的香气物质至关重要。由于水果基质复杂,香气化合物含量低,特别是一些关键香气物质极微量或不稳定,所以对水果香气成分的准确分析是一项复杂且困难的工作。简述了水果香气物质的提取方法和目前水果香气物质研究方向,以及关键香气物质鉴定方法,并从感知相互作用方面介绍其对水果总体香气影响的研究,最后对完善水果香气物质分析方法及研究方向趋势提出展望,以期为更好地开发高品质的水果及其加工产品提供香气研究的理论依据。

    • 白酒风味物质分析研究进展

      2021, 39(2):23-31, 90.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4

      摘要 (965) HTML (984) PDF 6.72 M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酒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传统发酵饮料,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的探讨了白酒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和非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及白酒中风味化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白酒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之间会产生加成作用、协同作用、掩盖作用或无相互作用,分析这些相互作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S型曲线法、OAV法、σ-τ图法、分配系数法、矢量模型法以及PDE模型法。有研究通过S型曲线法发现烷基硫醚对酱香型白酒的水果香味有协同作用等;通过OAV法对茅台酒的研究表明:己酸乙酯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这两组混合物分别发生了协同作用等,而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混合物发生了加成作用等;用σ-τ图法分析了清香型白酒中醛酮类物质和醇类物质间相互作用,醇类物质基本发生掩盖作用,而己醇和苯甲醇则不发生相互作用,醛酮类物质发生协同作用等;通过分配系数法发现白酒中高浓度的2-苯乙醇和1-丙醇可以抑制3-甲基丁酸的释放,并且1-丙醇对3-甲基丁酸的影响要大于2-苯乙醇等;利用矢量模型法研究发现:混合物的香气强度与单个组分的香气强度之和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等;PDE模型法对白酒中混合物的香气强度有很好的预测性能。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缺点,相互验证会使研究结果更准确。

    • >专题研究
    • 抗坏血酸对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2021, 39(2):32-39.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5

      摘要 (546) HTML (821) PDF 7.31 M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碱提醇沉法制备猴头菇β-葡聚糖(Hericium erinaceus alkali-extracted polysaccharide, HEAEP),系统研究了不同条件(抗坏血酸浓度、金属离子、温度、pH值等)下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抗坏血酸对HEAEP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与抗坏血酸浓度存在依赖性,当抗坏血酸质量分数超过0.10000%时,抗坏血酸浓度越高,降解效果越差;金属离子(Cu2+、Fe2+)的加入会进一步促进抗坏血酸对HEAEP表观黏度的降解作用;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pH值和作用时间也有一定影响,当pH值为4,作用时间为12h时,抗坏血酸对HEAEP降解效果最好。此外,抗坏血酸能降低HEAEP分子质量,但对HEAEP糖苷键类型及比例、单糖组成和特征官能团等结构特征影响较小。抗坏血酸降低猴头菇β-葡聚糖表观黏度的效果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抗坏血酸浓度、Cu2+、Fe2+等影响较大,但作用前后的多糖主要结构特征变化相对较小。研究结果旨在为抗坏血酸与β-葡聚糖共存食品的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蜂胶提取物对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2021, 39(2):40-47.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6

      摘要 (625) HTML (766) PDF 7.09 M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蜂胶提取物对人源诺如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为替代病毒,研究蜂胶水提物和醇提物随浓度及时间变化对小鼠诺如病毒和噬菌体MS2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浓度相关性实验表明:随着蜂胶醇提物浓度增加,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当醇提物质量浓度达到500μg/mL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了6.93lgPFU/mL和3.75lgPFU/mL。时间相关性实验表明:将质量浓度为250μg/mL蜂胶醇提物与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培养60min,前40min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滴度分别下降4.18lgPFU/mL和3.30lgPFU/mL,随后下降趋势减缓,在60min时,小鼠诺如病毒和MS2病毒的总滴度分别下降了4.48lgPFU/mL和3.67lgPFU/mL。机制研究表明:蜂胶醇提物可能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或直接与病毒颗粒结合,使病毒衣壳蛋白变性,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透射电镜图像进一步证实了蜂胶醇提物直接作用病毒导致其膨胀破裂。最后,经蜂胶醇提物处理后,人为污染病毒的蔬菜汁和果汁中病毒的滴度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将有可能为果蔬在鲜榨过程中,挑选合适的添加剂提供更多的选择。

    • 玛咖多糖的提取条件及体外活性研究

      2021, 39(2):48-55.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7

      摘要 (925) HTML (776) PDF 8.61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化玛咖多糖的提取条件,并通过体外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和降血脂功效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热水浸提并结合响应面法对玛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自由基清除率评价玛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基于玛咖多糖与胆酸钠的结合能力评价其降血脂功效。在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2min,超声功率220W,料液比(g/mL)1∶32的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到最高11.0%。将玛咖粗多糖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分别为玛咖多糖1、玛咖多糖2和玛咖多糖3。其中玛咖粗多糖、玛咖多糖1和玛咖多糖2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的较佳清除率分别为83.9%、81.8%和63.7%,对羟基自由基的较佳清除率分别为73.3%、56.8%和76.7%。此外,玛咖多糖3在体外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为49.1%和32.3%。研究表明,玛咖粗多糖、玛咖多糖1和玛咖多糖2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玛咖多糖3具有一定的降血脂功效。

    • 姬松茸多糖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研究

      2021, 39(2):56-64.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8

      摘要 (775) HTML (784) PDF 7.82 M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姬松茸多糖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血脂作用及机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姬松茸粗多糖,并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对多糖进行层析分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单糖组成,并测定多糖含量;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对照组、姬松茸多糖组),同时对大鼠口服灌胃给药,连续42d;测定大鼠相对肝脏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RT-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LDL-R)、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胆固醇7a-羟化酶(CYP7a-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B类清道夫F(SCARB-1F)的mRNA表达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姬松茸多糖中糖的质量分数为75.1%,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级得到姬松茸酸性多糖级分(ABP-A),ABP-A中含有质量分数为88.6%的葡萄糖、2.4%的半乳糖、1.9%的甘露糖、1.0%的鼠李糖、0.5%的半乳糖醛酶、1.9%的木糖、2.1%的阿拉伯糖、1.6%的岩藻糖;ABP-A干预后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TC、TG、L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H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内脂滴沉积减少,肝脏中LDL-R、SCARB-1F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YP7a-1、PPAR-α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SREBP-1C 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ABP-A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ABP-A的降血脂机制可能与其调控肝脏脂质代谢关键因子LDL-R、SREBP-1C、CYP7a-1、PPAR-α、SCARB-1F的表达有关。

    • >基础研究
    • 柑橘香橙素生成途径关键酶黄烷酮-3-羟化酶特性分析及原核表达

      2021, 39(2):65-7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09

      摘要 (647) HTML (913) PDF 10.21 M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橙素是柑橘类黄酮的重要组成,黄烷酮-3-羟化酶是香橙素生成途径中的关键作用酶。对黄烷酮-3-羟化酶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首先从NCBI数据库筛选了来自柑橘、陆地棉、玉米、水母雪莲和欧芹的5种f3h,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序列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进行表达。发现5种来源的f3h,其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032~1119bp,编码343~37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38.89~41.45kDa,理论等电点在5.43~5.96,且不同物种F3H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和蛋白质结构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构建大肠杆菌表达体系发现:黄烷酮-3-羟化酶均能进行原核表达,除去来源于水母雪莲的F3H未检测到香橙素的生成,其余4种F3H均能将柚皮素转化为香橙素且产物生成量不同,其中ZmF3H生成量最高达20.12mg/L。

    • 2个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比较

      2021, 39(2):73-8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0

      摘要 (1002) HTML (829) PDF 6.53 M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比较2个不同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脂肪酸、氨基酸、矿物质元素、核苷酸、甜菜碱和胆固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标准进行营养品质评价,并针对营养组成、风味物质含量同产地之间的关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个不同海域的三疣梭子蟹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甜菜碱等营养组成上差异显著。浙江台州海域野生雄蟹肌肉蛋白质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山东日照海域野生雄蟹,差异显著(P<0.05);浙江台州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甜菜碱含量均显著高于山东日照海域(P<0.05)。研究发现,2个海域野生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基因、摄食饵料等因素有关。

    • 烟酰胺对紫色红曲菌生长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影响

      2021, 39(2):83-90.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1

      摘要 (472) HTML (745) PDF 6.76 M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保藏的 Monacolin K产量稳定的紫色红曲菌M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通过测定红曲色素含量、Monacolin K含量等,探究烟酰胺添加对红曲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红、橙、黄3种色素产量与对照组菌株相比均有所降低;Monacolin K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1.34%,达到124.23mg/L。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菌株的孢子头和菌丝体褶皱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菌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实验组与Monacolin K产量相关的mokA、mokB、mokC、mokD、mokE、mokF、mokG和mokH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而mokI基因呈下调趋势。实验以烟酰胺为添加物进行探究,以期为红曲菌培养基优化,高产Monacolin K产品筛选提供参考。

    • 湖南常见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2021, 39(2):91-10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2

      摘要 (734) HTML (957) PDF 9.97 M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游离氨基酸参与辣椒中风味物质的合成,其种类及含量与辣椒品种密切相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湖南常见大红椒、青尖椒、螺丝椒、小米椒、小红椒、大青椒6种辣椒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明确不同辣椒品种游离氨基酸组成差异,以期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辣椒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种辣椒中共检出24种游离氨基酸,其中青尖椒、螺丝椒、大青椒未检出胱氨酸,大红椒、小米椒、小红椒未检出羟脯氨酸。相比于其他游离氨基酸,各品种中天冬酰胺、谷氨酰胺、天冬氨酸、丝氨酸、γ-氨基丁酸、赖氨酸含量较高。6种辣椒中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7.28~19.36mg/g(以干质量计),其中大红椒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螺丝椒含量最低。通过味道强度值分析发现:鲜味氨基酸是辣椒的主要呈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对鲜味贡献较大,其他呈味氨基酸起到协调风味的作用;大红椒与小米椒较其他品种辣椒鲜味更为突出。聚类分析表明:大红椒与小米椒、大青椒与青尖椒、小红椒与螺丝椒品质较为接近;部分氨基酸,如苏氨酸与天冬酰胺、精氨酸与谷氨酰胺、亮氨酸与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与脯氨酸呈现较强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发现,大红椒、小米椒、大青椒中游离氨基酸品质优于青尖椒、小红椒、螺丝椒。

    • 磷酸化处理对蚕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影响

      2021, 39(2):103-109.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3

      摘要 (717) HTML (884) PDF 7.27 M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磷酸化处理对多肽结合钙能力的促进作用,以蚕蛹多肽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磷酸化试剂对其进行磷酸化改性,再与CaCl2反应制备蚕蛹多肽结合钙复合物,并对样品进行钙和磷含量测定、磷酸化位点检测、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a3PO4、NaH2PO4、(NaPO3)6 3种试剂可与蚕蛹多肽发生磷酸化反应,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可从145.12mg/g提高至202.32mg/g ;不同种类磷酸化试剂处理对多肽的结合钙能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磷酸化程度对肽结合钙能力有较大影响;多肽结合钙复合物中钙含量随磷酸化试剂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当采用质量分数为0.50%的NaH2PO4时,改性后蚕蛹多肽结合钙含量达到最大值。红外光谱和磷酸化位点检测表明:NaH2PO4处理可使蚕蛹酶解产物中的17种肽段被磷酸化,增加磷酸化位点22个;肽段主要通过与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的—OH反应接入磷酸基团。研究表明,磷酸化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多肽结合钙能力,希望为高效的补钙制品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应用技术
    • 转谷氨酰胺酶改良青稞粉品质和青稞饼干口感研究

      2021, 39(2):110-116, 151.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4

      摘要 (724) HTML (661) PDF 7.76 M (8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改良青稞粉的品质以及青稞加工制得的饼干粗糙、较难下咽的口感问题,采用转谷氨酰胺酶对青稞粉进行半固态发酵,考察发酵前后青稞粉的品质及青稞饼干的口感。通过综合评价发酵前后青稞粉的谷蛋白溶胀指数、保水力和总糖含量,确定转谷氨酰胺酶的较佳发酵工艺条件;并比较发酵与未发酵青稞粉制得的饼干感官得分。结果表明,转谷氨酰胺酶发酵温度25℃,酶处理时间5h,酶质量分数0.3%条件下,谷蛋白溶胀指数为3.36、保水力为60.70%,总糖质量浓度为7.19mg/mL。与未发酵时相比,发酵青稞粉制得的饼干在制作过程中更易形成面筋,且口感更佳,香气怡人。

    • 不同热处理脱脂乳粉对褐色乳酸菌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2021, 39(2):117-125.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5

      摘要 (939) HTML (856) PDF 7.04 M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了不同热处理脱脂乳粉的理化性质,并将其应用于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以鲜制脱脂乳为对照,探讨了不同脱脂乳原料以及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工艺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脱脂乳粉的蛋白质、脂肪、水分含量以及乳酸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乳化性、起泡性及乳清蛋白氮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乳粉受热程度增加,其乳化性、起泡性及稳定性下降。在饮料生产过程中,使用中温脱脂乳粉更有利于保持饮料的稳定性,而以高温、低温乳粉以及鲜制脱脂乳为原料的饮料稳定性欠佳;高温褐变使脱脂乳粒径、离心沉淀率增大,zeta电位降低,产品稳定性下降;均质处理及配料定容后稳定性提高。研究旨在为褐色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提供技术参考。

    • 不同组合渗透与冷冻前处理对蓝莓干燥品质的影响

      2021, 39(2):126-133.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6

      摘要 (563) HTML (634) PDF 6.18 M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渗透、冷冻前处理对食品干燥品质的影响,同时为改善产品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以蓝莓为研究对象,在对样品进行相同干燥处理(热风,30h,60℃)前,进行不同组合模式的渗透(海藻糖、氯化钙、蔗糖)和冷冻-解冻(液氮-80℃,室温)前处理,以干果的脱水速率、含水量、色泽、质构、总糖、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组合渗透、冷冻-解冻前处理对蓝莓物化品质影响显著,冷冻-解冻-渗透-干燥组为最优,较单一渗透处理组、单一冷冻-解冻处理组、未前处理组脱水速率分别提高5.55%、6.39%、36.91%;硬度分别提高8.59%、39.80%、909.00%;总糖含量保持率分别提高1.10、1.44、2.70倍,抗氧化活性(总酚、花色苷、ORAC)提高了16%以上。结果表明:冷冻-解冻处理可以促进渗透效果,渗透与冷冻-解冻前处理模式结合对干燥速率的加快和干燥品质的提升具有显著协同作用。

    • 双水相萃取韭籽粕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1, 39(2):134-142.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7

      摘要 (831) HTML (749) PDF 9.46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双水相萃取法提取韭籽粕多糖的效果,采用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提取韭籽粕多糖并探讨韭籽粕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Design Expert 8.06响应面试验优化萃取工艺条件,得到优化工艺参数为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600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14.50%,硫酸铵质量分数20.46%,在此条件下多糖的萃取率为85.39%。在优化工艺条件下,测定韭籽粕多糖对DPPH·、·OH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结果表明:韭籽粕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随着韭籽粕多糖质量浓度的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

    • >安全监管
    • 分散固相萃取-超低温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熏及烧烤肉制品中16种欧盟优控多环芳烃

      2021, 39(2):143-151.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8

      摘要 (696) HTML (697) PDF 6.30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超低温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烟熏及烧烤肉制品中16种欧盟优控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上清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在-80℃条件下采用甲苯液液微萃取浓缩,选用DB-EUPAH色谱柱(20m×0.18mm×0.14μm)分离,最后经质谱检测定量。结果表明,16种欧盟多环芳烃在5~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对烟熏和烧烤的肉制品进行3个不同浓度的加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75.2%~114.2%,RSD为1.84%~7.57% (n=6),检出限(S/N=3)为0.1~0.5μg/kg。 应用该方法对40批次市售腊肉制品和烤肉制品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检测,发现部分腊肉制品和烤肉制品中多环芳烃含量超过相关标准和法规的限量要求。 该检测方法成本低,灵敏可靠,同时符合国家标准和欧盟法规对烟熏及烧烤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限量检测要求。

    • 基于CNN-BLSTM的食品舆情实体关系抽取模型研究

      2021, 39(2):152-158. DOI: 10.12301/j.issn.2095-6002.2021.02.019

      摘要 (759) HTML (683) PDF 5.26 M (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食品舆情实体关系抽取是构建食品舆情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也是当前信息抽取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针对食品舆情中常出现的实体对多关系问题,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中引入基于位置感知的领域词语义注意力机制;在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LSTM)网络中引入基于位置感知的语义角色注意力机制,构建基于CNN-BLSTM的食品舆情实体关系抽取模型。在食品舆情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NN-BLSTM的食品舆情实体关系抽取模型在食品舆情数据集上准确率比常用的几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高出8.7%~13.94%,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