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3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刊特稿
    • 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与应用研究进展

      2019, 37(5):1-6, 4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1

      摘要 (1501) HTML (1121) PDF 4.33 M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聚甘油脂肪酸酯是一类安全、高效、多功能的非离子乳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近年来,对于聚甘油脂肪酸酯类乳化剂的合成、性质及应用研究非常活跃。概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化学合成方法或酶催化合成方法,主要介绍了聚甘油脂肪酸酯的安全性、表界面性质、乳化性、抑菌性等重要性质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聚甘油脂肪酸酯在功能性成分的包载与递送、油脂结晶调节、面团调理剂和柔软剂,以及食品工业中起泡和稳定泡沫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专家论坛
    • 国内外桃加工科技与产业现状及展望

      2019, 37(5):7-1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2

      摘要 (850) HTML (960) PDF 6.17 M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的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桃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51.17%和总产量的57.96%。桃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在夏季集中上市,为降低因产季集中造成的浪费,桃深加工科技应运而生。阐述了国内外桃加工科技与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桃罐头生产加工中的去皮、杀菌及质构保持技术,桃汁(浆)生产加工中的色泽保持和品质稳定性保持技术,以及脱水桃制品生产中的热风干燥技术、真空冷冻技术和压差闪蒸技术。分析了我国桃罐头、桃汁、桃脱水制品、桃发酵制品等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论述了我国桃由传统加工向现代加工产业转变和推进桃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我国桃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国内外蓝莓加工技术与功能性成分研究进展

      2019, 37(5):16-2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3

      摘要 (1267) HTML (706) PDF 3.76 M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蓝莓是一种越橘属浆果,除含有基础营养物质,还富含花青素、类黄酮等功能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癌、清除自由基、保护视力等功效。然而,新鲜的蓝莓易腐烂且贮藏和运输性能差,故需要进一步深加工,同时,蓝莓良好的健康属性使消费者对蓝莓加工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应用可更好保留功能成分的先进加工技术已成为蓝莓加工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阐述了近年蓝莓果汁、蓝莓果酒、蓝莓干燥等加工技术与功能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蓝莓深加工产业提供理论依据。

    • >专题研究
    • 负载姜黄素的高浓度乳化物对乳化肠品质的影响

      2019, 37(5):23-3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4

      摘要 (322) HTML (796) PDF 6.50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姜黄素具有很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但在水中的低溶解度限制了其生物可接受度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可接受度,发挥其抗氧化性能,采用超声方式将其溶解于亚麻籽油中。制备姜黄素-卵清分离蛋白高浓度乳化物,并在乳化肠生产中使用此高浓度乳化物替代背膘脂肪。研究姜黄素不同质量浓度(800、900、1000、1100、1200mg/L)时高浓度乳化物的抗氧化性、生物可接受度;以姜黄素高浓度乳化物按照不同质量分数(25%、50%、75%、100%)替代乳化肠中的背膘脂肪,测定乳化肠的质构、色差等性质。结果表明:1200mg/L姜黄素的抗氧化性能最好,且生物可接受度最好;进行背膘脂肪替代后,总体上看,乳化肠亮度及黄度值增加,蒸煮损失减小,硬度降低,弹性升高。综合考虑各项指标,以姜黄素高浓度乳化物替代75%的背膘脂肪是较为合适的替代率。最终的乳化肠背膘脂肪用量降低25%,在乳化肠油相中存在的姜黄素生物可接受度达到0.112mg/g。

    • 燕麦β-葡聚糖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2019, 37(5):32-4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5

      摘要 (572) HTML (601) PDF 9.02 M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燕麦β-葡聚糖分别以质量分数0、0.2%、0.4%、0.6%、0.8%、1.0%添加到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研究燕麦β-葡聚糖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粒径分布、ζ-电位)和凝胶性(保水性、凝胶强度、白度值、内部水分分布、流变特性、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显著增加了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活性、稳定性和ζ-电位的绝对值(P<0.05),并减小了粒径。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显著增加凝胶保水性、凝胶强度和白度值(P<0.05);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的增加能够显著缩短凝胶的弛豫时间,显著增加不易流动水峰面积百分数(P<0.05),显著提高加热终点时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燕麦β-葡聚糖的添加能够使松散的蛋白质凝胶网络变得致密均匀。添加燕麦β-葡聚糖可以通过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液滴聚集以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通过在加热过程中与肌原纤维蛋白相互作用以提高蛋白凝胶性。结果表明,燕麦β-葡聚糖添加量为1.0%时,对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和凝胶性的提高作用最好。

    • 圆苞车前子壳粉的添加对肉饼品质的影响

      2019, 37(5):42-4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6

      摘要 (578) HTML (921) PDF 8.33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圆苞车前子壳粉的添加对肉饼品质的影响,以猪肉为原料,研究了壳粉的不同添加量对肉饼蒸煮损失、保水保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及原因。结果表明:圆苞车前子壳粉的添加可以明显改善肉糜的保水性,当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5%~1.0%时,可以同时促进肉糜中油水乳化稳定性,改善肉饼的保油性;相对于对照组,壳粉添加1.0%时肉饼蒸煮损失由19.05%降低至4.30%,且具有更高的亮度值,此时圆苞车前子壳粉主要成分可以均匀分布在体系中,起到填充作用,并可改善肉糜制品的质构特性。当圆苞车前子壳粉添加量增加至2.0%~3.0%时,由于圆苞车前子壳粉具有的强吸水性,阻碍了油水乳化,导致肉饼保油性降低,蒸煮损失增加;同时膳食纤维的过度填充使凝胶体系出现了明显的相分离,阻断了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三维网络的连续性,造成肉饼质构特性下降。圆苞车前子壳粉中的车前子多糖(胶体成分)可使肉饼的黏性增加,使肉制品易于成型。希望本研究为圆苞车前子壳粉在肉糜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基础研究
    • 老白干老五甑工艺和三排净工艺原酒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2019, 37(5):50-6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7

      摘要 (377) HTML (771) PDF 7.56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了老白干老五甑工艺和三排净工艺2种原酒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鉴定出234种、253种挥发性成分。在2种原酒中共鉴定出273种挥发性成分,包括85种酯类、35种醛类、44种醇类、11种酸类、35种酮类、5种酚类、8种醚类、9种呋喃类、11种缩醛类、8种含氮类、11种含硫类、3种内酯类和8种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为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癸酸乙酯。在老五甑工艺原酒中,醛类、酚类、含氮类和含硫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三排净工艺原酒的1.64倍、2.34倍、1.43倍和1.73倍,使得老五甑工艺原酒酒体更具青草香、麦芽香、烟熏味、烤香以及硫香,香气更加丰富;而在三排净工艺原酒中,酯类、醇类、呋喃类、内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老五甑工艺原酒的1.30倍、1.27倍、1.31倍、1.65倍和1.57倍,使得三排净工艺原酒更具果香、花香、甜香,香气更为清雅。

    • Streptomyces alboflavus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机理研究

      2019, 37(5):64-7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8

      摘要 (312) HTML (611) PDF 8.71 M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Streptomyces alboflavu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机理。通过pH纸层析和捷克八溶剂纸层析实验对抗菌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主要组分对抑菌物质的拮抗效果,探索抑菌物质的作用靶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抑制作用。极性实验显示,该物质呈中性,捷克八溶剂纸层析表明,该物质属于非水溶性Ⅰ型抗生素;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同时使菌丝畸形,顶端、中部出现膨大泡囊,呈“念珠状”;经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作用后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进一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泡囊状菌丝表面凹凸不平,并残留有碎片;抑菌物质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分拮抗作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显示,抑菌物质影响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alboflavus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发挥抑菌作用时,影响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本研究可为抑菌物质的鉴定和拮抗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 肉制品中亚硝胺控制的研究进展

      2019, 37(5):72-76.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09

      摘要 (793) HTML (1491) PDF 3.14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亚硝胺是一类危害性极高的化学致癌物,其中常见的有二甲基亚硝胺、二乙基亚硝胺、亚硝基吡咯烷、亚硝基哌啶和亚硝基二丁胺等,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生成。本文阐述了亚硝胺的形成机理、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肉制品中影响亚硝胺形成的因素pH值、温度、食品添加剂、组织成分和微生物等。并对亚硝胺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从减少前体物的摄入(控制亚硝酸盐、生物胺的用量)、亚硝胺形成的阻断及亚硝胺分解的促进(辐照降解和生物降解)等3方面进行阐述。目前对肉制品中亚硝胺的控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从阻来源、促去路2方面进行,这为实际生产中亚硝胺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关于利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减少亚硝胺含量的方式探究需展开更多的研究。

    • 低甲氧基果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2019, 37(5):77-8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10

      摘要 (1253) HTML (1330) PDF 6.67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流延法制备了低甲氧基果胶/壳聚糖复合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形成机理,并探讨了果胶添加量、壳聚糖添加量以及甘油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果胶中的—COOH和壳聚糖的—NH2结合并促进成膜;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添加量均为4g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12MPa和33.24%;当壳聚糖添加量增加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同样先上升后下降,在添加量为4g时拉伸强度达到最大,为4.13MPa,而断裂伸长率却一直降低;当甘油添加量为1mL时,复合膜拉伸强度极大,达到24.32MPa,但断裂伸长率极低,仅为4.86%,随着甘油添加量增加,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急剧降低,而断裂伸长率迅速上升。

    • >应用技术
    • 基于微生物发酵的低糖型桑椹精粉制备工艺研究

      2019, 37(5):83-9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11

      摘要 (336) HTML (612) PDF 5.31 M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改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粒径、粉体特性、色泽)和保持脱氧野尻霉素(DNJ)、总多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成分为目标,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研究营养和外观品质俱佳的低糖型桑椹精粉的制备工艺。将桑椹原浆经肠膜明串珠菌(Leuconstoc mesenteroides)和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冻干后制备低糖型桑椹精粉,并以干桑椹直接粉碎后的桑椹原粉为对照,比较桑椹原粉、桑椹精粉和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加工特性以及活性成分含量。与桑椹原粉相比,2种低糖型桑椹精粉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吸湿性、堆密度、休止角、粒径都明显降低,色泽、流动性等加工特性显著改善。桑椹原粉的DNJ含量为0.68mg/g,发酵后DNJ含量显著提高,为2.07mg/g,冻干处理后为1.39mg/g,冻干并添加辅料处理后其含量为1.03mg/g。发酵、冻干以及添加黄豆辅料对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原粉、桑椹发酵液、桑椹精粉、添加黄豆辅料的桑椹精粉的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7.70、28.55、25.83、25.85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24、1.01、1.16、1.30mg/g。发酵处理造成花青素含量显著下降,而冻干和添加黄豆辅料对花青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桑椹经发酵、添加黄豆冻干处理后,其加工特性得到改善,DNJ含量增加,花青素含量降低,而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 插田泡果实花色苷萃取方法比较及微波萃取条件优化

      2019, 37(5):91-97.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12

      摘要 (356) HTML (552) PDF 8.02 M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完善插田泡果实花色苷的萃取方法及提高花色苷得率,比较了微波辅助法、超声波辅助法、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3种方法对花色苷得率的影响,并选取微波功率、微波提取时间、酸化乙醇体积分数(pH值为2)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插田泡花色苷的微波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插田泡果实花色苷得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的花色苷得率远高于超声波辅助法及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插田泡果实花色苷的优化微波萃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148W、微波提取时间1.10min、酸化乙醇体积分数74%(pH值为2),该条件下花色苷得率可达372.39mg/100g。

    • 西兰花种子中黑芥子酶酶解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2019, 37(5):98-10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13

      摘要 (466) HTML (980) PDF 4.33 M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黑芥子酶在食品方面的应用价值,以10种西兰花种子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液相色谱测定异硫氰酸烯丙酯的含量,计算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黑芥子酶的酶解活性。发现不同种子黑芥子酶的最适条件不同,其温度范围为50~65℃,pH值的范围为5~8。以酶活性最高的种子作为酶源,10种蔬菜作为底物,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感官评价,评测西兰花种子中黑芥子酶对各种蔬菜香气恢复的程度。结果表明,西兰花种子能够很大程度地恢复十字花科蔬菜香气,并且有恢复部分其他科蔬菜香气的作用。

    • >安全监管
    • 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测定茶叶中1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

      2019, 37(5):103-11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9.05.014

      摘要 (384) HTML (634) PDF 5.33 M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同时测定茶叶中1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体积分数1%醋酸乙腈为提取液,均质提取,提取液在含有多壁碳纳米、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炭黑3种净化填料的离心管中涡旋净化,正己烷定容,经VF-1701ms毛细管柱分离,在全扫描模式下采集,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方法检出限为1~50μg/kg,13种农药在10、50、1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回收率在72%~110%,相对标准偏差≤18%(n=5),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建立的实验方法准确、灵敏,且节省溶剂、方便快速,可满足茶叶中13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检测要求。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