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 34(6):1-6.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1
摘要:非目标性检测技术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质量分析领域得到了深入应用。非目标性检测技术创新性地通过仪器分析、指纹图谱及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等手段的有机结合,综合分析食品的特征,是现代分析技术与食品质量控制的有机结合。非目标性检测技术的核心是检出非正常样品,而不是检测由何种物质造成样品的非正常。重点介绍了非目标性检测技术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非目标性色谱、质谱、波谱,以及基于体外细胞的非目标性检测技术,广泛涉及了国内外的牛乳、枸杞、当归、牛至、蜂蜜等食品及食品原料。非目标性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能够在食品检验方面建立新的标准规范,推动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为保障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2016, 34(6):7-11.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2
摘要:杂豆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质含量、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低致敏性的环境友好型作物,2016年被联合国命名为“国际杂豆年”。我国种植和食用杂豆的历史悠久,是世界杂豆生产大国。杂豆的推广与综合利用对我国食物的营养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杂豆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杂豆作为一种健康的食物资源,在膳食结构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从杂豆质量安全角度,探讨了其抗营养因子等质量安全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杂豆的消费及杂豆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 34(6):12-16, 3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3
摘要:大豆蛋白是广泛应用的食品加工原料,是人体可摄入的优质氨基酸来源,工业生产中为提高大豆蛋白的加工功能特性,常对其进行修饰改性。然而修饰改性有时会导致氨基酸消化吸收低效化。综述了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及营养价值、主要修饰作用及其对氨基酸有效性影响,并对现阶段国内外研究的动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展望,较全面地呈现修饰导致的大豆蛋白氨基酸低效化问题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解释蛋白聚合体与氨基酸消化性的关系,为提高大豆蛋白利用率,创新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2016, 34(6):17-2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4
摘要:酵母细胞的活性和耐冻融性对于发酵制品和冷冻面团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大豆多肽、酪蛋白胨、酵母氮源三种不同的氮源加入培养基培养酵母细胞,通过对生长曲线、细胞湿重、面团发酵和冷冻后面团发酵及细胞存活率的比较,评价大豆多肽对酵母细胞活性及耐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大豆多肽量的增加,所得的酵母细胞生物量增加,添加量超过25g/L以后,酵母细胞生物量不再有明显增加,25g/L是大豆多肽的最适添加量。与相同量的其他氮源相比,大豆多肽作为培养基氮源得到的酵母细胞在冷冻后存活率更高,其发酵面团仍能够保持较好的发酵力。大豆多肽能够促进酵母细胞增殖、增强酵母细胞的耐冻性、提高面团的发酵效果。
2016, 34(6):24-3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5
摘要:开发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功能性鱼糜制品。采用酶解法并筛选中性蛋白酶为最适蛋白酶制备贻贝抗氧化肽。利用正交设计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确定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h、酶添加量1500U/g、料液比(g/mL)1∶5为较优酶解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酶解产物多肽得率达到(73.62±0.86)mg/g。添加质量分数大于2%的经冷冻干燥的贻贝酶解产物到鱼糕中,检测其在鱼糕中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经方差分析得知其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以此说明鱼糕是具有抗氧化性的功能性食品。
2016, 34(6):36-40, 4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7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L9(34)正交法得到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优化条件。研究结果显示,在pH 值为6.8,质量浓度为1.50g/L,反应时间为20min时,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可达67.99%±1.79%。莲子红衣多酚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类型为反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为0.24g/L。
杨贺晴 , 刘宇峰 , 韩秋菊 , 姬妍茹 , 杨庆丽 , 魏连会 , 董燕 , 马若波 , 姜德友
2016, 34(6):41-4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8
摘要:研究黑蒜多酚体内抗氧化功能。按《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将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黑蒜多酚量组,以2.04,4.10,12.25g/(kg·bw)剂量连续灌胃30d后,取血。并制造溴代苯油灌胃氧化损伤模型,取黑蒜受试组与模型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分别测定造模损伤前血液及造模损伤后肝脏组织中的过氧化脂质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和总抗氧能力活性。结果表明,随黑蒜多酚粗提物剂量增加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中MDA含量,显著提高SOD、GSH-Px、T-AOC活力。根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判定标准,认为黑蒜多酚粗提物具有抗氧化功能。
李小波 , 刘曼 , 李培根 , 王钊 , 曹学丽 , 牛晓峰 , 李雪帆
2016, 34(6):46-5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09
摘要:优化碱溶酸沉提取山黧豆蛋白的方法,得到山黧豆粗蛋白,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同时对山黧豆蛋白质进行了综合的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山黧豆蛋白质的较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pH值1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20g/mL。此条件下,山黧豆蛋白质的提取率最高,蛋白质质量分数高达26.1%。山黧豆蛋白的等电点为pH值5;山黧豆蛋白质中含有18种蛋白质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为17.4%,其次是天冬氨酸10.0%。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为42%(>4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72.41%(>60%),即均大于FAO/WHO提出的参考蛋白量。山黧豆蛋白中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以及必需氨基酸比率,除蛋氨酸+胱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外,其他均高于WHO/FAO标准;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分别为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山黧豆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1.16,根据蛋白质的评价标准:EAAI值大于0.9为优质蛋白源,说明山黧豆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
2016, 34(6):53-5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0
摘要:以板栗仁为原料,分别采用水提取法、酶辅助法、微波辅助法提取板栗仁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设计,分别研究3种方法对板栗仁多糖的提取得率。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法的提取得率最高,为9.34%;其次是酶辅助法,为7.36%;水提法最低,为6.24%。采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显示,3种方法提取得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刘磊 , 赖婷 , 汪浩 , 张雁 , 张瑞芬 , 张名位
2016, 34(6):60-68.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1
摘要:以龙眼果肉乳酸菌发酵液为主要基料,以稳定性和感官评价两个指标加权得到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实验结合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的较佳原辅料和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浑浊型龙眼乳酸菌饮料综合得分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糖酸比、果胶添加量、海藻酸钠添加量、黄原胶添加量。研究确定主要原辅料配方为木糖醇添加量3.00%,复合酸添加量0.15%;复合稳定剂配方为果胶添加量0.04%,海藻酸钠添加量0.30%,黄原胶添加量0.02%。在该配方下饮料的离心沉淀率为7.36%,感官评分为89.3,综合得分为98.97。
2016, 34(6):69-7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2
摘要:羊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与其他乳相比营养组成最接近母乳。羊乳中的脂肪球小,乳糖含量低,并含有丰富的腺苷三磷酸促进乳糖的分解,更适于具有乳糖不耐受症的亚洲成年人和婴幼儿饮用。国内外对羊乳及羊乳粉的需求不断增长。然而由于羊乳产量过低,价格高,不法商家在羊乳及羊乳制品中容易掺入一些价格低廉、方便易得的牛乳及牛乳源成分不时有报道。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规范市场,避免进出口贸易损失,鉴定纯正的羊乳及制品,检测其中的掺假牛乳源成分十分迫切。从免疫学法、色谱法、电泳法、基因检测法等方面综述了目前羊乳及羊乳制品中牛乳源成分鉴别和检测技术。
2016, 34(6):75-78, 8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3
摘要:在碱性介质下,过氧化氢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现象,乐果对该化学发光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乐果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乐果的质量浓度为0.01~10mg/L时与发光强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9mg/L,对0.5mg/L的乐果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将该体系用于菜花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6.7%~109.5%。
2016, 34(6):79-8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4
摘要:由于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大多针对单一因子评估,试图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评估方法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新思路。提出利用经济管理方面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农产品品质多指标综合评估模型。农产品一般具有样本数据规模小、与复杂环境信息关联性尚不明确的特点,可以选取灰色预测等适用于小样本预测的模型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与农产品质量相关性较大的环境因素。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选取适当的辅助模型,完善风险评估工作。
2016, 34(6):85-9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6.06.015
摘要:数据挖掘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潜力。通过分析逆向传播(BP)神经网络算法,说明使用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以抽检数据为对象,阐述了数据预处理过程,设计并实现了数据挖掘实验。最后利用挖掘结果进行食品检验结论预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实验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具有良好的过程健壮性和较高的结果准确性。通过预判不合格食品的出现,可以指导实际食品安全抽检工作,从而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