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1(1):9-1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2
摘要:嗅觉可视化技术是使非可见物质成像(主要是气体成像)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技术,属人工嗅觉模拟技术的一个新分支.使用卟啉和pH指示剂作为嗅觉可视化传感器阵列的气敏材料,检测猪肉中的优势致腐菌和新鲜度.将3种优势致腐菌-梭状芽孢杆菌、热死环丝菌、假单胞菌-分别接种至3组猪肉样本中,在3种温度--16℃,.4℃和20℃-条件下分别贮藏不同的时间后,采用扫描仪获取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每个样本反应前后的图像信息;将阵列反应前后的颜色差值作为样本特征值,对不同的猪肉样本经不同贮藏时间后产生的挥发性气味,可视化传感器阵列显示其特定的颜色图像与其对应.结果表明,嗅觉可视化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猪肉的优势致腐菌以及判断猪肉的新鲜度.
2013, 31(1):14-1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3
摘要:较详细地阐述了畜禽饲养环节对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来源,并根据分析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畜禽饲养环节动物源性产品质量安全的防控对策和思路.
2013, 31(1):20-2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4
摘要:分析了畜禽在收购、贩运和屠宰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运用的监控手段,提出了加强收购、贩运和屠宰环节的畜禽质量安全的监控建议.
潘 晗 , 张春晖 , 王振宇 , 郭海涛 , 倪 娜 , 张德权
2013, 31(1):24-2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5
摘要:畜禽产品加工过程中容易形成致癌性、致突变性的杂环胺. IQ型杂环胺通过非酶褐变形成,即包含肌酸、氨基酸、糖的美拉德反应;氨基咔啉主要是通过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高于300℃的温度下热解产生. 研究表明,随着加工温度的升高和加工时间的延长,杂环胺含量显著上升. 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抗氧化剂对杂环胺的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 介绍了杂环胺的结构、分类、含量、影响因素等,重点对杂环胺的形成机制及抑制措施进行了分析.
2013, 31(1):30-3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6
摘要:国内畜禽肉类安全问题频频被媒体曝光. 瘦肉精、抗生素、激素在畜禽养殖中的不当使用大大降低了畜禽肉类的安全性. 肉类食品质量问题存在于从养殖、屠宰、流通到餐饮消费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问题出现与国内竞争环境恶化、商家过度逐利、高密度和低成本养殖、监管不严和惩处过轻等众多因素有关. 重点强调了从餐饮与进口环节把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的方法.
崔文明 , 刘 鹭 , 张书文 , 逄晓阳 , 李红娟 , 吕加平
2013, 31(1):33-37.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7
摘要: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β-Hexcase-在细菌、植物和动物中广泛存在,具有典型的外切酶活性并可以催化切除β-N-乙酰氨基己糖的非还原性氨基己糖残基,在细菌细胞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 选取与保加利亚乳杆菌LJJ亲缘关系近的菌种的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蛋白序列,利用ICODEHOP和CODEHOP在线简并引物设计软件设计β-Hexcase简并引物,选取Hex1-f和Hex1-r引物对,以LJJ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614bp产物. PCR产物连接pGEM-T质粒载体后克隆至大肠杆菌DH5α中,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显示产物长度为614bp,该DNA序列经blastx比对发现与其他已知β-Hexcase基因具有相似性,表明所克隆的序列即为LJJ β-Hexcase的基因片段. 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基因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β-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与保加利亚乳杆菌自溶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胡志耘 , 梁 琪 , 张卫兵 , 杨 敏 , 崔 娜 , 高维东 , 文鹏程
2013, 31(1):38-4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8
摘要:分析了天祝白牦牛初乳中常规营养成分随胎次及泌乳天数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1胎牦牛初乳中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 干物质含量低于其他胎次,除第1, 4天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 乳糖含量始终高于其他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 第1, 5胎牦牛初乳中脂肪含量低于其他胎次,差异不显著-p>005-; 所有胎次牦牛初乳中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白牦牛初乳中蛋白质、脂肪、干物质和灰分含量在泌乳的第1天最高,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乳糖含量在泌乳的第1天最低,之后逐渐上升. 掌握牦牛初乳基本组成成分的变化规律,不仅可以探索牦牛的泌乳性能,还可以为开发利用牦牛初乳产品提供理论参考.
2013, 31(1):43-45.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09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牛乳中硫氰酸盐的方法. 以戴安IonPac AS19 -4mm×250mm-阴离子色谱柱进行分离.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005mol/L Na2HP04溶液-pH值约为93-,流速为08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18nm. 结果表明,牛奶中硫氰酸盐线性范围为5~100μg/mL,加标回收率为671%~1018%,相对标准偏差-n=3-小于44%,最低检出限为05μg/mL.
詹晓北 , 郑志永 , 古立谦 , 朱 莉 , 吴剑荣 , 张洪涛
2013, 31(1):46-50.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0
摘要:比较产热凝胶菌株生长和合成多糖阶段的能量代谢差异,特别是能量耗散的差异,构建了土壤杆菌ATCC 31749产热凝胶的代谢途径. 研究产生能量代谢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了土壤杆菌电子呼吸链的传递途径. 研究高密度培养、高强度生产的两步法微生物多糖发酵工艺. 在预备罐中以低C/N营养条件,实现产多糖微生物的快速高密度培养. 在发酵罐中稀释细胞后以高C/N 营养条件高强度生产微生物多糖. 研制工业规模下适用于高黏度发酵的高效生物反应器. 以结冷胶为高黏度发酵模型体系,研究该反应器在冷模条件下的传质、混合和流变行为特征,设计了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放大至50m3并应用于结冷胶发酵生产实践中.
杨 华 , 陈勉华 , 王 婧 , 马博雅 , 张晓伟 , 王昌禄
2013, 31(1):51-54.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1
摘要:蓝光可以调控红曲霉次生代谢以及孢子生殖,但具体调控机理还未知. 为研究腺苷-3′,5′-环化一磷酸-cAMP-在蓝光调控红曲霉产孢及桔霉素代谢的作用,在接种红曲霉MX1的YES发酵培养基中添加可诱导红曲霉细胞内cAMP生成的氨茶碱,观察桔霉素产量及红曲霉产孢变化. 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氨茶碱浓度为10mmol/L时,桔霉素产量和分生孢子数分别提高了190倍和297倍. 培养基中氨茶碱浓度为15mmol/L时,红曲霉子囊孢子数提高了284倍,这与蓝光对红曲霉次生代谢及孢子产生调控结果一致. 推测蓝光可能是通过cAMP信号途径对红曲霉的产孢及桔霉素进行代谢调控的.
2013, 31(1):55-5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2
摘要:以脱壳火麻仁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火麻仁油,采用标准方法分别分析火麻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生育酚组成. 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梯度萃取,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火麻仁油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差异,随着萃取压力及温度的升高,超临界CO2萃取出部分微量脂肪酸,包括:C20:3n6、C22:0及C24:0. 火麻仁油中生育酚以-β+γ- -生育酚为主,采用三段式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火麻仁油,生育酚主要在前两个阶段被萃取出来.
2013, 31(1):60-6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3
摘要:通过以羊腰部脂肪为原料,对比不同有机溶剂对油脂的提取效果,对比并确定油脂较佳提取条件及共轭亚油酸较佳提取效果,同时研究了温度对动物油脂中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正己烷的油脂提取效果相比于石油醚、环己烷和无水乙醇较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较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h, V-溶剂-∶m-油脂-为8L/kg. 在较佳提取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8872%,共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631mg/g. 油脂中共轭亚油酸随温度升高有下降趋势,在130℃时质量分数略有增加.
2013, 31(1):64-69.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4
摘要:马铃薯淀粉是我国马铃薯加工最为重要的方向,其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水量高、容易腐败变质,但含有部分可利用成分、具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的副产物马铃薯渣. 综述了当前马铃薯渣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向和相关技术,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介绍了将马铃薯渣作为整体进行高效、快速综合利用的加工转化技术.
2013, 31(1):70-73.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5
摘要:通过用模拟的食品工业废水来培养8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研究8株菌的生化及脱氮除磷性能,为提高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以琥珀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磷酸氢二钾为磷源,将8株菌接种于实验室配制的模拟培养基,每隔24h测定水中OD600、COD、NH3-N、TN和TP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8株菌生长情况良好并且均具有良好的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在初始进水COD为2310mg/L、TN为87mg/L的情况下,COD和TN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到972%和892%,但除磷效果不明显. 说明这8株菌能够在磷源低消耗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并表现出良好生化能力和脱氮能力,适合处理N/P较高的食品废水.
2013, 31(1):74-76.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6
摘要:利用Pro/E作为设计工具,将真空技术与粉碎技术相结合,设计了真空式搅拌粉碎机. 通过设计计算,获得了主要结构参数.
2013, 31(1):77-82. DOI: 10.3969/j.issn.2095-6002.2013.01.017
摘要:对食品中毒素污染进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天然毒素不仅可以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且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本文在分析食品中天然毒素及危害的基础上,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以期为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污染防控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