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摇
讨
摇
论
3郾 1摇
荔枝果肉单体酚组成的分离与鉴定
目前关于荔枝果肉多酚的分离纯化的研究较
少
。
苏东晓等
[15]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对荔枝果肉
多酚进行分离纯化
,
通过水洗去除粗提物中糖类
等杂质而达到富集多酚的目的
,
却无法对多酚组
分进行有效分离
。
张粹兰等
[8]
采用
3
种不同极性
的溶剂分部萃取荔枝果肉多酚
,
仅研究了不同极
性分部之间总酚含量的差异
,
未深入研究多酚组
分的分离
。
本课题组研究已证实荔枝果肉中含有原花青素
B2、
表儿茶素
、
槲皮素
鄄3鄄O鄄
芸香糖
鄄7鄄O鄄琢鄄L鄄
鼠李糖
苷
、
芦丁和水仙苷
(
即异鼠李素
鄄3鄄O鄄
芸香糖苷
)。
研
究报道
,Lv
等
[16]
通过
LC鄄ESI鄄MS
手段从荔枝果肉
中检测到
13
种多酚单体
,
包括原花青素
B2、
表儿茶
素
、A
型原花青素三聚体
、B
型原花青素三聚体
、
槲
皮素
-
芸香糖
-
鼠李糖苷
、
芦丁异构体
、
山萘酚
-
芸香
糖
-
鼠李糖苷
、
异鼠李素
-
芸香糖
-
鼠李糖苷
、
芦丁
、B
型原花青素二聚体
、
原花青素
A2、
山萘酚
-
芸香糖苷
和异鼠李素
-
芸香糖苷
。
钟慧臻等
[17]
也曾通过相同
的手段检测到荔枝果肉中可能含有原花青素
B2、
表
儿茶素
、
原花青素三聚体
、
槲皮素
-
芸香糖
-
鼠李糖
苷
、
芦丁及其同分异构体
、
异鼠李素
鄄3鄄O鄄
芸香糖苷
等多种多酚单体
。
因此
,
荔枝果肉可能还含有
A
型
或
B
型原花青素三聚体
、B
型原花青素二聚体等原
花青素类化合物
,
以及山萘酚
-
芸香糖
-
鼠李糖苷
、
异鼠李素
-
芸香糖
-
鼠李糖苷等黄酮类化合物
。
根
据本文中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分部中
各组分的紫外光谱图可发现
,
峰
1,2,3,6,7,9
紫外
光谱图显示为单波带
,
最大吸收波长为
280 nm
左
右
,
其中峰
6,7,9
的紫外光谱图与表儿茶素
、
原花青
素
B2
的一致
,
推测峰
6,7,9
可能为原花青素类化合
物
;
峰
10,11,13,15
紫外光谱图显示为双波带
,I
带
最大吸收波长为
260 ~ 280 nm,II
带最大吸收波长为
320 ~ 350 nm,
为典型的黄酮特征光谱图
,
与槲皮素
鄄
3鄄O鄄
芸香糖
鄄7鄄O鄄琢鄄L鄄
鼠李糖苷和水仙苷光谱图相
似
,
推测可能为黄酮类化合物
。
另外
,
根据不同类别
的多酚物质保留时间特征分析发现
,
酚酸类化合物
的出峰时间较早
,
原花青素类化合物出峰时间次之
,
黄酮类化合物出峰时间最晚
[18]
。
鉴于此
,
通过与
Lv
等
[16]
和钟慧臻等
[17]
的研究结果对比
,
推测荔枝
果肉多酚中峰
1 ~ 3
可能为酚酸类化合物
,
峰
6,7,9
为原花青素三聚体或二聚体
;
峰
10,11,13,15
为黄
酮类化合物
。
研究中发现乙酸乙酯相中含量最高的
化合物分别为原花青素
B2、
峰
6、
表儿茶素
,
三者含
量占
14
个单体含量总和的
77郾 62% ;
另外
,
荔枝果
肉多酚提取物中原花青素
B2、
表儿茶素
、
峰
6,7
分
别有
52郾 36% ,86郾 91% ,69郾 80% 、44郾 55%
分布于乙
酸乙酯相
,
提示原花青素类化合物主要富集于乙酸
乙酯相
。
正丁醇相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槲皮素
鄄
3鄄O鄄
芸香糖
鄄7鄄O鄄琢鄄L鄄
鼠李糖苷
,
其含量占
12
个单体
含量总和的
68郾 05% ;
另外
,
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中
槲皮素
鄄3鄄O鄄
芸香糖
鄄7鄄O鄄琢鄄L鄄
鼠李糖苷
、
峰
10,11,
13、
水仙苷分别有
88郾 16% , 100郾 00% , 91郾 68% ,
57郾 87% ,66郾 29%
分布于正丁醇相
。
此外
,
正丁醇相
中总黄酮含量最高
,
提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富集于
正丁醇相
。
3郾 2摇
荔枝果肉抗氧化活性与其多酚类物质的关系
荔枝果肉多酚提取物不同极性分部的细胞抗氧
化活性差异显著
,
正丁醇相
>
水相
>
乙酸乙酯相
。
各极性分部总酚含量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相
>
正丁
醇相
>
水相
,
黄酮含量大小顺序为正丁醇相
>
乙酸
乙酯相
>
水相
。
酚类提取物的细胞抗氧化活性不仅
与其黄酮
、
多酚总含量相关
,
还与其酚类单体的构成
有明显关系
。 Wolfe
等
[14]
对不同酚类单体化合物的
细胞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发现
,
表儿茶素的
EC
50
值
> 200 滋mol / L,
儿茶素的
EC
50
值为
292 滋mol / L,
是标
准参照物槲皮素
(5郾 92 滋mol / L)
的近
50
倍
,
提示原
花青素类化合物可能具有较低的
CAA
活性
。
本研
究中乙酸乙酯相酚类化合物为表儿茶素和原花青素
B2
等
,
而该极性分部在
3
个分部中的
CAA
活性最
低
,
与该分部以原花青素类化合物为主有直接关系
。
正丁醇相主要的成分为槲皮素
鄄3鄄O鄄
芸香糖
鄄7鄄O鄄琢鄄
L鄄
鼠李糖苷
,
项目组在以前的研究中也发现
,
该化合
物是荔枝果肉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
,
其
CAA
活
性为槲皮素的
37郾 2% ,
与本研究发现以该化合物为
主要成分的正丁醇相具有最高的
CAA
活性相一致
。
张粹兰
[8]
等的研究发现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
部总酚含量大小顺序为乙酸乙酯相
>
正丁醇相
>
水
相
,
与本研究一致
,
但是其抗氧化活性大小顺序为乙
酸乙酯相
>
正丁醇相
>
水相
,
与总酚含量正相关
。
这可能是因为张粹兰等
[8]
的研究采用了
FRAP
和
73
第
34
卷 第
3
期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温叶杰等
:
荔枝果肉多酚不同极性分部的构成谱及其抗氧化活性比较